本报讯 天气日渐寒冷,早晚温差较大,呼吸道传染病和部分肠道传染病多发,近日,省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居民要重点预防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方式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感染后主要症状为发烧、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喉咙痛、咳嗽和咳痰等。接种流a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此外,避免接触有流感症状患者,流行季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如需前往,佩戴好口罩。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咳嗽较为剧烈(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若必须前往,佩戴口罩。儿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尽量居家休息,如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或久咳不愈,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保持低水平流行态势,但病毒并未消失,公众仍应适当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交车、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入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应佩戴口罩。根据国家最新要求,建议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实施针对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补齐免疫差距,筑牢免疫屏障。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见于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目前的水痘疫苗接种推荐两剂次的接种程序。满12月龄接种第一剂,满 4 周岁即可接种第二剂(两剂次至少间隔 3 个月),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的保护。13 周岁及以上的易感人群两剂次间隔时间至少8周。
每年 10 月到次年 3 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高发场所。预防措施包括:做好手卫生、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目前我国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 EV-71 灭活疫苗,该疫苗可有效降低EV-71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风险,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尽早接种。
(本报记者 蒋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