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1-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美丽庭院扮靓和美乡村

    摘要:11月19日,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的“美丽庭院”。近年来,怀宁县扎实推进“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引导全县家庭以科学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提升家庭精神追求,创造美好家庭生活环境,助推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一大

  • 淮南市聚焦新材料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淮南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9月底,全市新材料产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56家,实现产值194.2亿元。抓实招商引资。起草《淮南市科技招商工作方案》,

  • 宿州·杭州“科创飞地”正式揭牌

    摘要:本报讯近日,宿州·杭州“科创飞地”在杭州市正式揭牌。近年来,宿州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宿州杭州结对合作帮扶重大机遇,在杭州市布局建设了首个“科创飞地”——宿州·杭州

  • 轮休助农采黄菊

    摘要:11月16日,歙县徽城镇南源口村菊花地里,浙江交通集团所辖徽杭高速歙县站的“徽姑娘”在轮休时间帮助农民采摘黄菊花。“徽姑娘”巾帼志愿者助农,成为服务农业的的一个新项目。吴建平郭彪/摄影报道

  • 铜陵民生工程成绩斐然

    摘要:本报讯从铜陵市发改委获悉,该市认真开展暖民心行动,全力实施民生工程,今年以来,该市投入资金11.7亿元实施10类47项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各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成绩斐然。促进就业类,该市新增就

  • 安徽省首场大数据产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在合肥举办

    摘要:本报讯11月16日,2023年安徽省网络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技能竞赛在安徽省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来自全省的20支代表队、近60名选手同台竞技。这是我省首次面向企业职工举办的大数据技能竞赛,开

  • 滁州高质量推进百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

    摘要:远山如黛、流水潺潺,树影摇曳、鸟叫虫鸣,环滁皆山、林壑尤美。滁州,因拥有150万亩国有森林、占全省三分之一份额,赢得“关内人工林基地第一家”之美誉。经过多年努力,皖东大地精心培育出740万亩森林,已经

  • 摘要: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适当拓展,但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要紧紧扭住这个主题激活和传递正能量。《在同全国总工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滁州高质量推进百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

   期次:第8208期   

远山如黛、流水潺潺,树影摇曳、鸟叫虫鸣,环滁皆山、林壑尤美。滁州,因拥有 150 万亩国有森林、占全省三分之一份额,赢得“关内人工林基地第一家”之美誉。经过多年努力,皖东大地精心培育出 740 万亩森林,已经实现“绿起来”的“小目标”,还捧回“国家森林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眼下,滁州市正在全力推进 100 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这不仅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木材安全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改善环境、造福后代的重要举措。

精心编织百万亩生态“地毯”

日前,在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长冲营林区,一片总建设规模1000亩的树林里,一棵棵薄壳山核桃树干挺拔,三三两两的绿色果实藏于枝叶间,甚是可爱。一株株梅花、元宝枫、榉树间栽其中,被打理得枝繁叶茂、井井有条。一只只白鹭振翅高飞,翩翩起舞,千姿百态。

林业是久久为功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滁州市充分发挥林场多、湿地多、草地多、林下空间多且经营程度高的优势,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擦亮全椒“中国碧根果之都”和南谯“中国麻栎之乡”两大品牌,全域打造滁州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2020 年以来,省林业局先后批准了《滁州市市属 5 个国有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全椒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和《定远县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建设总面积 102.9 万亩,总投资 120.3 亿元,其中计划融资贷款95.9亿元。

更为长远的谋划是,在锻造麻栎“一棵树”、核桃“一粒果”、林下“一朵菇”、苗木“一枝花”、木材“一张板”、林旅“一道岭”等6个超百亿产业的基础上,到2035年,全市将实现林业总产值1千亿元,绘就森林颜值高、林业产业强、林区百姓富、生态文化兴的和美乡村、美丽滁州。

端稳“绿色碗”吃上“生态饭”

“你看,麻栎和薄壳山核桃长势喜人,间栽的中草药白术郁郁葱葱。”在滁州市藕塘国有林场面积约 170 亩的破山口林区,林场副场长李保牛展示林场工人的杰作,“白术收获之后,将卖到亳州中药材基地。”李保牛算了一笔账:“每亩白术,种植成本约 5000 元,毛收入约 1.5 万元,净收益约 1万元。”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过程中,滁州市是如何发挥生态资源的巨大优势,发掘广袤森林里蕴藏着的绿色宝藏的呢?

林苗、林药、林菌、林茶、林果、林禽、林粮、林花……近年来,滁州市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持续完善生态补偿、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激发涉林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等种植载体,多管齐下促进林下经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一条“山地增绿、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全椒,政府引导林业企业,把薄壳山核桃打造成“果、材、油、碳、景”多用途产业树种。南谯除了把麻栎“一棵树”研发出八大产业链外,还通过“精耕细作”,“把树当菜种、把山当田兴”,通过林下套种花生和西瓜、幼林放养柞蚕等,年亩均收入超千元。

据悉,林下经济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的优势,可以帮助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以短养长”,弥补林地前期见效慢、效益低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面积约113.72万亩,综合产值约14.21亿元,同比增长4.82%,带动农民就业近6.8万人,年均可增收1.76万元。

绿色金融为绿色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林业具有投资回收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如果仅靠各级财政投资的话,无异于杯水车薪。”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幸运的是,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国储林建设的支持力度,促使金融机构能够提供中长期贷款,对于滁州林业特别是国有林场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滁州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以政府资金、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林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持续撬动金融资本“进山入林”。项目实施两年来,滁州市已获银行授信 24.54亿元,高质量建成国家储备林 20.5 万亩,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设施 2600 亩,建成森林防火 24 小时自动监控报警系统,林场民生设施逐步改善。这不仅盘活了沉睡多年的资源资产,解决了融资难题,还打通了从林场到市场的通道,解决了以往缺钱发展不找“市场”找“市长”的问题。同时,该市在践行“两山”“四库”理论基础上,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解决了国家储备林与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等多项国家重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问题。

国家得林木,地方得投资,农民得收入,社会得生态,企业得效益。滁州市全面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守好绿色生态家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奋力走出一条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蔺叶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