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 月 30 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促进中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出台了《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安徽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实施安徽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大行动”(2023—2027 年)的通知》《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据了解,2022 年,全省规上中药工业企业共 283 家,营收达 486.2 亿元,同比增长 14.9%,居全国前 3 位;规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208 家,数量居全国第一,营收 336.3亿元,约占全国的 14.5%;中成药年销售额高于 1000 万元的品种有 81 个。2023 年上半年,全省规上中药工业企业营收达 261.84 亿元、同比增长 29.81%,其中规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营收189.07亿元、同比增长34.93%。
提升中药源头质量。自 2016 年正式启动“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以来,我省已连续 5 届开展遴选工作,确定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黄精、茯苓、宣木瓜、菊花、丹皮、断血流、桔梗、天麻、太子参、前胡、葛根、百蕊草等 15 个“十大皖药”品种、95 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为进一步强化中药材源头质量提升,出台《安徽省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工作指导意见》,确定首批 26 个中药材趁鲜切制品种,指导市、县政府遴选 40 家中药材趁鲜切制企业。积极开展中药监管科学研究,持续完善 26 个趁鲜切制品种的加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为推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 GAP)实施、规范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和衔接政策。今年 6 月我省被国家药监局确定为中药材 GAP 监督实施四个示范建设省之一。
强化中药质量提升。我省组织中药饮片抽检合格率从 2016 年的 88.7%上升至 2022 年的 98.2%。加大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飞行检查力度,2022 年以来共计组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飞行检查 224 次,对 21 家企业采取暂停生产、销售风险控制措施,对违法行为予以立案处罚。
建设中药标准体系。紧密结合皖产中药特点和全省中药产业发展需要,从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质量标准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系统化推进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中药标准体系科学研究,联合安徽中医药大学建立省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持续推动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建成具有徽文化底蕴的皖药特色数字与实物相结合的中药标本馆,馆藏中药材及饮片标本达 2000 余种、1 万余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药监局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安徽省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项目被授予 2021 年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开展中药材标准化课题研究为抓手,研究解决制约中药材市场发展的中药材标准化支撑问题,积极推进亳州中药材市场转型升级,全力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
助力中药创新发展。积极搭建中药监管科学聚智平台。搭建“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平台,指导企业和医疗机构用好用足政策红利,推动我省“名方”向“名药”转化。(本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