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铭刻劳动的伟大与光荣。四季更迭,见证工匠的奉献与风采。
12 月 26 日,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总工会、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23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合肥举行。
这 10 位安徽工匠年度人物,有的是量子通信、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有的是深耕汽车、钢铁等重点行业的技术大咖……
揭晓关键词、播放人物小片、现场访谈……仪式上,10位安徽工匠年度人物依次登台,在万众瞩目下,在璀璨灯光里,讲述工匠故事,奏响劳动赞歌。
首位登台的唐世彪是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研发总监。他手捧奖杯,动情地说:“这个荣誉不仅是对我的鼓励,更属于所有战斗在量子产业化一线的奋斗者。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坚持‘量子科技、产业报国’的初心,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国盾人的力量。”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传承工匠精神,为国内通航事业贡献力量。”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适航质量部副部长李勇是一名年轻的“85后”工匠。如今,他将荣誉视为新的开始,将在蔚蓝天空中书写更壮丽的篇章。
铁肩担道,妙手筑基。入行近二十年,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海用技能擦亮高铁“名片”。他说:“未来,我将在科研工作中继续刻苦钻研,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字字句句,发自肺腑,掷地有声。
焊接是一门传统工艺,为何还要不断创新?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安徽马钢设备检修有限公司首席技师范兴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现在,中国制造正朝着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的新阶段迈进,焊接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环境、新要求,所以,我们要坚守岗位、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创造。”
从业三十余年,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数控设备维修钳工首席技师何振华像一颗钉子,牢牢扎根在设备维修改造一线。安徽工匠年度人物的荣誉对他而言意义重大,他说:“这个奖项不仅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工作的鞭策,我会继续为中国智造发展作贡献。”
一直以来,在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高级技师(汽车维修工种)丁延松的心中有个梦想,那就是用精湛的技艺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被评为安徽工匠年度人物是我人生的新起点,它将鞭策我矢志传帮带、匠心塑未来!”舞台中央的丁延松大声说道。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手工锡焊技师周曼是 10 位安徽工匠年度人物中唯一的女性。工作中,她一丝不苟、精工于勤;生活中,她是一位阳光女孩,不仅经常参加义务献血,还坚持跑步。在周曼看来,热爱公益、热爱生活是她对工作充满热情的“秘诀”:“混合集成电路微组装行业所涉及的手工焊要求精密,非常考验身体素质。义务献血和跑步不仅能锻炼体力和耐力,还能磨炼意志,让我更加自律。”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工匠大师刘晓铭既是手到“病”除的“阀王”,更是传道解惑的工匠“良师”。面对荣誉,他谦虚回应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与我三十年来的坚守和磨练分不开,也得益于身边同志的支持和关心,更要感谢公司为我提供了施展能力的舞台。”
安徽中鼎动力有限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张本松将荣誉形象地比喻为“圆形的跑道”:“这对我来说既是终点,又是起点,我将化荣誉为动力,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劳模精神的传承者。”
百载传承一盏茶,万里氤氲祁门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有感而发道:“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定能够带动一方百姓致富,让更多茶农共享祁门红茶这片‘金叶子’的福利。”
10 位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全部揭晓后,当选首届长三角大工匠的10位安徽工匠也上台领奖并合影留念。
实际上,无论是安徽工匠年度人物,还是长三角大工匠,他们都以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以劳动精神成就精彩梦想,以工匠精神铸造卓越成就。而在这些可爱可敬可学的人物背后,是江淮大地上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身影,他们以热情和智慧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凝聚磅礴力量。
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携手同赴美好未来。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感召下,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更加壮丽的安徽篇章。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