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1-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冬日腊味浓

    摘要:近日,黄山市徽州区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工人在加工制作腊味产品。岁末将至,正是传统腊味加工的好季节,当地企业、农户加工赶制传统腊味食物,处处腊味飘香。樊成柱闫艳/摄影报道

  • 合肥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摘要:本报讯1月10日,合肥市公安局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3年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工作相关情况。记者获悉,2023年,合肥公安机关成立了市局主要负责同

  • 一封跨越千里的感谢信

    摘要:本报讯1月8日,合肥市蜀山区猎隼应急救援队收到了一个来自千里之外的包裹,里面装着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锦旗上写着“救人于危难真爱在人间”。寄件人名叫柳宗司,家住青海省西宁市,他说,想以这种方式向救命恩

  • 无偿献血温暖寒冬

    摘要:1月10日,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飞虹社区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引导辖区居民用实际行动向社会奉献一份爱心,为寒冷的冬天注入汩汩暖流。陈三虎/摄影报道

  • “亳州好人”雪夜救人事故双方登门致谢

    摘要:本报讯“感谢你及时出手,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也挽救了我们两个家庭。”1月4日上午,亳州的张先生和汪先生共同将一面写有“救人于危难爱心暖人间”的锦旗送到市120指挥中心急救员包朋朋手中。2023年12月1

  • 黄山市黄山区因地制宜推进“徽客厅”建设

    摘要:本报讯近日,黄山市黄山区已搬迁的老医院周边多了一处童趣园,秋千、滑梯、攀爬架等游乐设施上不时传出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声。“以前这块地长满了灌木,杂草丛生,现在经过改造,成了家门口的游乐园,不仅环境美了,我

  • 张小平:咬定青山不放松昔日渔村换新颜

    摘要:从1999年进村任职,到持续19年为雨岭村“当家”,安庆市宿松县许岭镇雨岭村在张小平的带领下,一路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子,过去的“土疙瘩”变成了现在的“金饽饽”。如今,年过五旬的张小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小平:咬定青山不放松昔日渔村换新颜

   期次:第8247期   

从1999 年进村任职,到持续 19 年为雨岭村“当家”,安庆市宿松县许岭镇雨岭村在张小平的带领下,一路攻坚克难,走出了一条乡村发展的新路子,过去的“土疙瘩”变成了现在的“金饽饽”。如今,年过五旬的张小平,仍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扎根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用心建设强堡垒,让“软弱村”变身“优秀村”

2004年6月,张小平当选为雨岭村党总支书记,此时的雨岭村刚由求雨村、金星村、龙山村合并而成,村“两委”干部数量严重超编,村集体负债170万元,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小平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方征求意见,与时任干部谈心谈话,妥善劝退10 名村干离职离任,将村“两委”干部职数精简为 6 名。同时狠抓制度建设,要求村大事小事必须采取议事公开制度,建立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此外,他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党员群众参与重大事项决策,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主动同相关部门协调,突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服务于民,使历史遗留的6件信访矛盾全部得到妥善化解。他还将村“两委”干部、党员都划分到网格,无论群众遇到困难,还是有事需要代办,都能第一时间反馈并按时限办结。他通过走访座谈及时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2023 年,共走访在家党员、困难户、脱贫户、五保户等群体560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0余件。

发展党员 50 名,调整和补充 35 周岁以下年轻干部 3人……随着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雨岭村党员队伍变得更加强大和有活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落实落细,疫情防控、抗旱救灾,都能看到张小平带领党员干部奋战一线的身影。2013 年,雨岭村党总支被安庆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16年,张小平被安庆市委授予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善用资源兴产业,让“落后村”变身“示范村”

观念一变天地宽,思想一转无事难。在张小平眼里,地处泊湖南岸的雨岭村,虽然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但有着丰富的水面资源和耕地、林地资源,只有盘活这些资源,才能增加集体收入,才能解决群众的就业难题。

为此,张小平带领村“两委”班子不断加大招贤引才力度。2015 年,雨岭村外出创业企业家何中明,将村里 3000亩耕地流转下来,建立猕猴桃种植基地和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并成立生态农业公司,年带动 400 人就业。2016 年,雨岭村外出创业能人曹连保,将村里占地50亩的“葫芦钵山”流转下来,建立油茶种植基地,发展林下蛋鸡养殖产业,年带动800人次就业。2022年4月,雨岭村青年大学生张龙威返乡创业,将村里占地60亩的“桃源山”流转下来,创办畜牧业养殖场,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村集体年增收 5 万元。同年 6 月,雨岭村村集体利用项目资金共投资170万元,创办新型建筑材料制品厂,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

在张小平的带领下,近年来,雨岭村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以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借助政策支持、整合本土资源,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全镇产业振兴的先导板块、村民致富的“绿色银行”。截至目前,雨岭村共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产业经营主体11个,建成油茶种植基地3个,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60余万元,不仅偿还了 170 万元债务,还积余资金 200 余万元,各项经济指标稳步走在全镇前列。2019 年,雨岭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2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023年被安庆市确定为“生态试点村”。

倾力办事为百姓,让“脏乱村”变身“文明村”

干净整洁的串户水泥路,热闹非凡的篮球场,水质清澈的景观塘,主题鲜明的文化墙……走进雨岭村,处处散发出新时代的乡村气息,村庄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一幅宜居宜业的生态图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近年来,雨岭村在张小平的带领下,通过争取国家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村庄美化、绿化、亮化建设走深走实。共修建“组组通”水泥路36公里、文化广场 4 座、公厕 9 个、污水处理池 6 个,修缮水渠 13公里,修筑农田机耕路 13 公里、抗旱涵闸 100 处,兴修当家塘70口,安装路灯300余盏。

每年雨岭村都要开展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清洁户等评选活动,涵育文明乡风。村“两委”还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战斗堡垒”,依托在全村建立的4座文化广场,不断加强群众性文娱组织、乡贤队伍建设,成立红白理事会、乡贤调解室,引导乡贤队伍积极投身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丧事简办等工作中来。近20年,雨岭村无一例信访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2016年,雨岭村被宿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平安先进村”,2021 年被安庆市司法局、民政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连续三届获评宿松县“文明村”。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群众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村强民富是我的动力源泉。”张小平的话,道出了他 25 年来坚守基层、履职为民的初心与使命,更诠释了一名基层老党员的风采。(孙春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