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1-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梅香如故

    摘要:人与自然万物间,离不开一个“缘”字。就说我家这株腊梅,从无意间相遇到现在已有6年,望着它,一下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那个冬天。那天也是周末,我下楼闲逛,在楼前的草坪上看到一根约六七寸长、手指粗的小树根被人

  • 希望之光

    摘要:

  • 青春是燃烧的烈火

    摘要:记不清是第几回与学生共同捧起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如同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又像一声渺远的古音,把我带回多年前的青春时光。翻开书的扉页,上面写着“祝你的青春像熊熊燃烧的火焰,永远闪耀光芒,前程似锦

  • 可以与应该认知错位的危害

    摘要:社会就是一座房,应该是一堵墙,可以是一扇门或一扇窗。分不清哪边是墙,哪边有门,要么根本进不去,要么待在里面出不来。作为行为的主体,人对任何事情都会进行可以为和应当为的认知判断。混淆可以和应该包括两种情

  • 严恭山下品夏家

    摘要:宿松西北部群峰险峻、逶迤绵延,与太湖、蕲春、黄梅诸县多以分水岭为界。境内严恭山,海拔仅400余米,却被称为宿松的始祖山,盖因汉代在山麓建立了首个行政中心——松兹侯国。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侯国早已了无痕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以与应该认知错位的危害

   期次:第8250期   作者:□郭孝实

社会就是一座房,应该是一堵墙,可以是一扇门或一扇窗。分不清哪边是墙,哪边有门,要么根本进不去,要么待在里面出不来。

作为行为的主体,人对任何事情都会进行可以为和应当为的认知判断。混淆可以和应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错把可以当应该,一种是错把应该当可以。认知错位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都有不小的危害。只有从根本上避免可以和应该的认知错位,才可以规避其带来的危害,避开悬崖和深渊,变天堑为通途。

错把别人的可以当成应该,就不懂得感恩。如果把他人给予的恩惠或宽容视为可以而非应该,往往会充满感激之情。但如果主体将可以视为应该,一旦发生不如意的变化,就会不适应。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二王子元杰发动兵变失败,在杰王子自刎之前,王对杰王子说:“天地万物,朕赐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的,你不能抢!”杰王子错把父王传给他王位当成应该,最后酿成父子反目、杰王子自刎的悲剧。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照顾好孩子也固然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但是也要避免过于偏袒和宠爱。原因很简单,过于受宠、受溺爱的孩子会把父母疼爱的可以当作庇护的应该,而忽略自身面对风雨独立前行的历练。终究如俗语所讲: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老。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为自己的成长负起应该的责任才最为可靠。

错把自己的应该当成可以,就会有不合情理的期待。如果把应该当成可以,决策和行动就不可能坚决果断,容易顾此失彼,患得患失。不是应该的事情就会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和随意性。有时候甚至就会不合情理地讲条件,期望得到回报或者别人的感恩,进而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

红灯停绿灯行,是机动车司机和行人都应该遵守的基本交通规则。如果错误地认为红灯时,没有摄像头、没有其他车辆通过,就可以穿行,极有可能酿成终身悔恨的悲剧。

一个人的认知错误容易引起判断错误。判断错误就导致抉择错误。抉择决定行为,行为错误必然会有结果的偏离。南辕北辙是因为方向错了,最终越行越远。努力的方向不对,越努力就离目标越远。一位学历很高的年轻人到一个企业时间不长,对企业的技术、产品、管理、市场等都不熟悉,自恃学历高就急切地想得到重用和提拔。殊不知企业发展是靠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市场推广、实际业绩说话的,仅凭年轻和学历高就想获得高职位是不切实际的。对自己和单位的认知偏差,会让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定位,心理产生挫败感。

错把自己的可以当成应该,必然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独立体,除了应该的义务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自由选择空间。人一方面要将应该的职责履行到位,同时也要最大可能地在可以的范畴内放飞自由。把原来属于可以的事情当成应该,就会给自己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过度把自己束缚住,对人性是一种摧残。收的多,放的就少。背负应该的压力太大,前行的步伐就会减慢,享受自由和人生美好的机会就少。中国的许多老年人,自己从小到大本身就吃了不少苦。生儿育女把子女养大成人后还要帮子女找工作,还要帮子女买房子,操心子女的婚事。子女有了下一代以后,还得帮着带孩子。把很多原本是可以的事情当成应该去完成。从来没想过为自己多留点时间、精力、财力,做点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勇敢地把原来不属于自己背负的“应该”的巨石卸掉,才能活出洒脱的自己。

双方对可以与应该的认知不一致,是认知错位的最突出表现。与人相处时如果将可以和应该错位,轻之,与他人交往不得体、不合群,行为上不同群、不合拍。重之,失去信任,发生矛盾冲突直至出现无法挽回的灾难和后果。

三国时期,一位叫刘封的年轻人原是樊城县令的侄子。这名年轻人品行端正,才华出众,深受刘备欣赏。恰逢用人之时,刘备说服对方为自己效力,并主动表示愿将他认作养子。刘封办事深得刘备欢心,刘备看他表现好、英勇善战,就给了他更大的军权。荆州一战大败,刘备损兵折将,荆州落入东吴之手。刘备将这一切责任算到刘封的头上,觉得刘封在荆州一战时没有施以援手,而是在一旁坐观成败。其实刘封勇谋兼备,根据战势分析,清楚自身部队实力不足,即使勉强参战也只能损害更多军力,与其同死,不如用有限的兵力守卫好城池,以蓄势待发。可是刘备就觉得他是心存不轨,再加上后主刘禅没有什么能力,将来一旦刘封角逐皇位将后患无穷。刘备为除后患,毅然下令将刘封处决。刘封从整个蜀国的利益考虑,把参战当成可以,把以守为攻、保存实力、择机再战当成了应该。君主刘备却认为刘封参战是应该。君与臣的认知产生了严重的错位,致使原本就多疑的刘备误杀忠臣,刘封惨失性命,蜀国痛失良将,也算是惨重代价。

认知错位对事业更是有危害。中国有句俗语叫“办事不送礼,送礼不办事”。为了办事才去送礼就成为一种交易和买卖。特别是需要寻求公职人员解决问题时去送礼,对送礼者而言可能涉嫌行贿,对公职人员而言就是受贿和犯罪。

重视可以与应该认知错位产生的危害,早防范,避免小错引发大灾难。人际交往要化解或避免激化矛盾,就要从减少彼此对可以与应该认知错位的差距入手。从错位到统一,需要当事各方及时沟通、灵活应对、换位思考、累积经验,修复认知错位,达成有效共识。如果彼此实在不能修复错位的认知,远离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不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人对事物的认知都有个过程,纠正错误的认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需要时间的印证和经验的沉淀。否认和抛弃原有的认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同时也是和过去告别后的一次重生。(摘自人民出版社《可以与应该》)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