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买了中国书店出版的《四书五经》,卷一即为《论语》。虽然早年就读中文专业,然而当年既没有读完全书,更没有真正读懂。
此番打算参照手头找到的解读本,管窥蠡测、寻章摘句、择善而从,加上一点自己十分肤浅的理解,记录下自己边读边思之点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到知识且能经常践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烦恼怨恨,这不也是有德行修养的君子吗?”
《论语》首章,突出的是“悦”“乐”二字。
“ 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说(悦)乎?” 勤奋学习,又能有时间、有心情、有兴致地经常实践,当有益于人、于世、于己,于是心中产生一种有所收获的成长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的日常体验是,朋友相见已是一桩开心事,更何况是来自远方、志趣相投的朋友。
仔细咂摩,“说(悦)”与“乐”两者有着层级上的区别。悦,乃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读书的快乐是个人的,是内心的一种自我愉悦,是一种关乎一人一己的实践。而朋友来了,其快乐是外露的、世间性的,甚至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是“我与你”主体间性的快乐,具有同乐、互乐的特点。孟子从欣赏音乐的情感体验也阐述过这个问题,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是也。可见“乐”在“悦”之上。我忽然想到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记得 40 年前,在安徽师范大学听余恕诚先生讲授孟浩然《过故人庄》。余先生的赏析,就是学问与“养人心”的双重合奏,启发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内心营造健康美好的人际心态。先生开篇引述沈德潜《唐诗别裁》,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认为孟诗用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其实是指出孟浩然在平淡中见真诚,见深情,见人应该有的生活。
余先生认为《过故人庄》的诗歌世界里,“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似乎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交往形式。以“鸡黍”相邀,可见待客之简朴。而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更能为对方敞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朋友之间是“相见无杂言”,而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荫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彩……而这种场景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唐代的展开。当然这首诗中不是“来”,而是“去”,但其中蕴含的情愫是相同的。
余先生的赏析讲解真彩内映,全凭深厚学养,所以出语和孟浩然的诗歌一样洒落,浑然省净,显示了学术的文化魅力。听完余先生的赏析,我为诗歌所描绘的人世间的美好而深深感动,如同和煦的春风拂过心头,内心猛然亮堂了起来,过了40年仍然难忘当年的这份被感动。
诗人通过写这首诗,学者通过赏这首诗,读者通过读这首诗,把情感保存、延续和提升到如此高级水平,触景生情、借景抒情、颐养性情。这首诗如同孔老夫子这句话一样,都在共同塑造人的情感心理。而这正是文化的功能。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修养。自己追求上进、道德高尚、志向远大,却不被人知晓,甚至不被人理解,从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任用,是很难保持心理平衡的。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这需要高深的修养。有了这种修养的人,岂不是真正的君子?
有时我又担心,倘真的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中国文学中又将少掉多少传世名作。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担心,历史早已发生,作品早已存在,这是不可以杞人忧天而改变的。
本章开宗明义,第一字是“学”,第一义是“乐”。“学”者,学为人也。学为人,认同本体所在,“悦”也。有朋友从远方来而乐,可见此本体乃群居而非个体独存也。“人不知而不愠”,则人虽群却不失个体之特性,犹如今日人们常说“求大同、存小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保留一点个体对此世界的独特价值和尊严。这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
我想起早年写过一篇《曾想当铁匠》,记录自己40多年前高考失败时的心绪:“人生到处都有无奈,人人都有潇洒的一面,也都有被压抑的一面。人从出世起,就受到强迫。读书,写字,生活的所有习惯,都是对人率意而为本性的一种压抑,我们一边抗拒,一边接受,一边寻找释放点。”这段感慨表达了“读书苦、苦读书”的挣扎状态。哪里还有什么“学而时习之,不变说(悦)乎”的喜悦?最近看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他说,当年教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心里难过一下也不可以,这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但他又说:“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等到真正了解了以后,就知道孔子是圣人,一点也没错。”
这世界,真是学无涯,乐无边。
让我们一起读论语,一起学习并快乐着。(丁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