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一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淮南成功入选,成为安徽省唯一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
近年来,淮南市从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陆续出台一系列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推动煤电资源城市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依托淮河能源、中煤新集等龙头企业,积极谋划建设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项目,低浓度瓦斯热电联供项目等项目落地发挥实效,沉陷区光伏发电、渔光互补、植被恢复、湿地恢复等多元生态修复,综合效益可观。
发挥减污降碳对经济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推动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发电企业碳排放权履约。2023年,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 浓度 38.7μg/m3(首次突破到 40 微克/立方米以下),同比下降4.4%(改善幅度全省第 2),较 2020 年下降 19.7%(改善幅度全 省 第 2),实 现 6 连 降 ;优 良 天 数 比 例80.5%,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10),较2020年增长7.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1),实现4连增。
成功入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对推动全市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淮南市将以建设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为契机,持续发挥煤电资源型城市优势,重点围绕能源、工业、生态和交通四大领域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路径;建立协同减排管理机制;构建具有淮南特色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在煤电资源型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方面形成一批可落地、有实效的创新举措,为全国煤炭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偏重型城市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提供淮南模式。(晟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