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磨一技,平凡岗位铸就非凡;观千器炼一艺,实干担当勇作表率。2023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刘晓铭是一位从一线工人成长为仪表行业的工匠代表。与化工的仪控设备打了30年的交道,刘晓铭对各类型号的阀门、执行机构了然于心如数家珍,可以说,他的眼睛就是尺。
刘晓铭熟练掌握国内及美、德、日产的 170 多种阀门的维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彻底摆脱维修技术依赖,检修的阀门从通径15毫米至1000毫米不等,最大的重量达两吨,被行业誉为“阀王”。
攻坚克难、技艺超群的“尖兵”
刘晓铭 1993 年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仪表钳工,在这个行业已经整整 30 年了。在化工行业,自控阀门是控制设备温度、流量、压力等重要参数的命脉,任何一个部件都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刘晓铭打了个比喻:“检测仪表就相当于人的眼睛,控制系统就相当于人的大脑,所有的控制阀门就相当于人的手脚,如果手和脚有故障,化工生产就无法正常运行。”
“干我们这一行责任非常大,仪表的阀门如果有故障了损坏了不能运用的话就会导致装置不能稳定安全运行,对我们来讲要求就非常高,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中,怎么成长?刘晓铭的答案是在实践中磨练,事不避难、事不避微,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工作主动性强一点,思考深一点,在日积月累中掌握了扎实的技能,“人”也就立了起来。
2012年,刘晓铭进入了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仪器仪表阀门的检修维护工作,当时公司各类闸阀就有几十种,特别是部分进口阀门,这些阀门出现“疑难杂症”后,厂家的态度如出一辙:要么更换,要么返回工厂后处理。可是由厂家维修,不仅费用高昂,而且影响安全生产。从事仪表维护工作的刘晓铭不信邪,反复琢磨用“土法子”自己修理,终于打破了国外厂家的长期技术“垄断”。
让刘晓铭印象深刻的一次技能突破发生在 2019 年,当时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的二期工程上马,从国外进口的大型关键阀门到国内以后在现场无法安装,经过与厂家沟通,如果返回美国一来一回,加上改装需要至少六个月的时间,那样就会严重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对于公司来说,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成本。作为公司仪表维修的“顶梁柱”,刘晓铭临危受命,在向厂家要来设计图纸后,他反复琢磨相关技术参数,最终定下方案,解决了技术难题。
近年来,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刘晓铭的个人特长和专长,成立了刘晓铭技能大师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共解决现场安全生产故障维修 600 余次,解决技术难题400 余项,积极参与技术攻关活动,推广 10 项新技术,涉及 PVC干燥气体输送阀门改造、PVC料仓F、E仓增加雷达料位计、PVC料仓F仓增加气动插板阀,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110多万元。
倾囊传授、与时俱进的“良师”
是手到“病”除的“阀王”,更是传道解惑的工匠“良师”。2017年,华塑股份首个以“阀王”名字命名的“刘晓铭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被公司作为仪表专业人才的孵化基地。作为工匠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刘晓铭利用专业特长,带领团队成员,挑战进口阀门的“疑难杂症”。
“我们所有的阀门只要出现故障,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刘师傅。”作为他的徒弟,赵前前在得知师傅获得安徽工匠人物时比别人更为振奋,“我跟着师傅学习技术有近五年时间了,我师傅工作态度很端正,能力非常突出,他总是毫不吝啬的把他所学技术倾囊传授给我们,他获得这个荣誉实至名归,这是对他工作的极大认可。”
“仪表这个行业,可能3-5年就是一个换代。所以在我们的行业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既然要带徒弟,自己先要技高一筹。”刘晓铭说他一直保持着不断学习的状态,每当工作之余,他总会打开自己的工作笔记,认真研究记录新型的阀门设备,技术参数,上网搜索各类产品的知识点,“阀王”美誉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承匠人之心,传育技之道,刘晓铭总能将绝技绝活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他先后编写绝技绝活和故障处理案例60余篇,编制培训教材《华塑股份工匠大师故障处理案例和绝技绝活汇编》。相继带出 13名徒弟,现都已成为华塑公司的技术骨干。
对于他身上的一系列荣誉,刘晓铭很谦逊,他说成绩的取得,是他对专业的热爱,是 30 年的坚守和磨练,是身边同志的支持关心,更是时代和企业给了施展能力的机遇和舞台。
“接下来,我将继续以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努力,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励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上技能成才之路。”刘晓铭说自己会不负期待,承担工匠责任。(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