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3-1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陕北—安徽特高压工程、岳西抽蓄电站开工

    摘要:新华社电国家电网宣布,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岳西抽水蓄能电站15日正式开工,这两项工程对于保障我国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

  • 安庆:创建大师工作室做细做实就业服务工作

    摘要:本报讯3月17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切实提供精准、高效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安庆市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努力构建全方位服务网络,全力打通就业创业服务的“

  • 铜陵有色书写绿色低碳高分答卷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铜陵有色集团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融入生产经营、产业升级全过程,用实际行动书写绿色低碳的高分答卷。2023年,该公司在主产品产量大幅提高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总量不增反降,铜冶炼综合

  • 滁州市首笔政策性肉牛振兴养殖保险落地凤阳

    摘要:本报讯日前,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昆仑养殖场负责人张家伦在国元保险凤阳支公司为其养殖的147头皖东黄牛投保了保险,这是滁州市实施“秸秆变肉”工程以来首笔肉牛振兴养殖保险。为配合肉牛产业振兴计划,滁州市凤

  • “云上”花开迎客来

    摘要:3月16日,黄山市歙县岔口镇大坑源村水塘坞油菜花基地,游客正在油菜花海里游览、拍照打卡。眼下,歙县高山地区油菜花渐次开放,云端之上的高山油菜花梯田与错落有致的徽州民居相互映衬,美不胜收的春天画卷吸引众

  • 合肥市凝“芯”聚力打造集成电路创新高地

    摘要:本报讯3月17日,记者从合肥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合肥市统筹资源内培外引,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2023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营收448.8亿元,集聚企业458家、从业人员3.2万人。梳理产业链断点堵点

  • 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二届三次全委会议召开

    摘要:本报讯3月15日,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省总工会十五届二次全委会议、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五届三次全委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工作,部署2024

  • 我省推出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14项具体措施

    摘要:本报讯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加快县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健全优质高效的乡村医卫体系提出14项具体措施。实现乡村医卫机构定位

  • 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摘要:央视讯记者17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提出的目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陕北—安徽特高压工程、岳西抽蓄电站开工

   期次:第8290期   

新华社电 国家电网宣布,陕北—安徽±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岳西抽水蓄能电站 15 日正式开工,这两项工程对于保障我国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陕北—安徽特高压工程额定电压±800 千伏、额定容量800 万千瓦,动态投资 205 亿元。工程起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换流站,止于安徽省合肥市合州换流站,途经陕西、河南、安徽三省,直流线路全长 1069 千米。该工程送端接入配套新能源 1100 万千瓦,是安徽省第一条全额消纳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向安徽输电超360亿千瓦时。

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枢纽,陕西省探明的能源保有储量及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新能源可开发规模达 1.45 亿千瓦。陕北—安徽特高压工程投产后,陕西电力外送规模将超 3100 万千瓦,对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电网形成坚强电力支撑。

岳西抽蓄电站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境内,动态投资75亿元。建成投产后,国家电网在华东地区运行抽蓄总装机将达到2750万千瓦,将更好形成电站群优势,发挥顶峰保供重要作用,助力安徽打造长三角千万千瓦级绿色储能基地。

据了解,两项工程将提高电力余缺互济、时空互补、多能互换能力,实现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更好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表示,两项工程是国家电网以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是服务支撑陕皖两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绿色工程、民生工程。工程将架起西电东送新通道,开辟电力保供新局面;将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谱写绿色低碳转型新篇章;将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将扩投资稳就业惠民生,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戴小河 雷肖霄)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