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千年雨雪风霜的寿州古城墙,生出了青苔,留下了斑驳痕迹,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久远与沧桑。然而,春风有余力,引上古城墙。在早春明媚的阳光下,护城河岸边的成片垂柳,千枝万条齐舒了嫩绿的双眼,宛若一个个裙袂飘飘的佳丽,迎风絮语,浅吟低唱。古城墙垛口连绵、巍然屹立,仿佛等待检阅的列阵士兵,他们头戴兜鍪,深灰色的战袍外又披上一件华贵的金缕衣。
迈进宾阳门,彳亍在青石板路面,抚摸着刻有“建康许都统造”字样的墙砖,再次感受它们历经千年时光蕴蓄的温度。城门上青砖缝隙的藤蔓已经油绿闪亮,青翠欲滴,仿佛一道道绿色瀑布飞流直下。
古城墙东北角的熙春公园,香樟、玉兰生出嫩绿的新叶,竹子拔出翠绿的新节。笑靥妍妍的桃花,胭脂浅浅的杏花,洁白胜雪的梨花,猩红鹦绿的海棠,一朵朵、一枝枝、一丛丛,竞相怒放,轰轰烈烈,如云如霞、如诗如梦,用最美丽的颜色熏染着古城春光。
沿着光滑的石阶拾级而上,城墙上的绿色直逼你的眼。历经严冬雨雪的萎黄小草,又被春风染绿了,浅浅的、淡淡的,像嫩玉、似翡翠,翠绿充盈城墙上上下下每一处。
驻足古城墙眺望,一池春水明亮如镜、浮光跃金,水中鸟岛在花草树木、亭台水榭、拱形石桥的衬托下,显示出一番别样风情:岛四周的弱柳抽出嫩黄的枝条,临水拂风;其中杂树盘根错节,旁逸斜出的虬枝已经孕出新叶,舒展开来;白鹭、苍鹭啁啾欢鸣,它们或栖息理羽、或衔枝筑巢、或展翅翱翔、或临波嬉水,这里成为它们繁衍生息的天堂。
城墙东北角的护城河上,零零散散地分布着一丛丛芦苇,在风中摇曳,苇丛中偶尔点缀着几丝淡柳。护城河水面波纹皱縠,如同打开的历史书册,与寿州古城紧密关联的历史人物一个个呼之欲出。
公元 383 年隆冬时节,东晋主将谢安率领七万北府兵,从八公山一路呐喊厮杀,铺天盖地压向前秦军队,只杀得苻坚几十万人马丢盔弃甲,仓皇北顾。
公元 955 年,周世宗柴荣率部将寿州城围困数重,用方舟载炮,从淝河中炮击城池。南唐大将刘仁赡带领寿州军民死节守城,坚强如铁,长达两年多。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多次进犯寿县。1938 年夏季,日寇首次进犯寿县,以曹云露、赵筹等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人实施昼伏夜袭、声东击西的策略,迫使日寇退出寿县城。1940 年春天,日寇再次来犯,寿州守军团长赵达源组织军民循阵抵抗,数次击退敌人进攻。最终寡不敌众,千余名志士血染城墙。
屹立千年不倒的寿州城墙,灰石青砖上浸染着舍生取义的英烈热血,记载着烽火连天、血雨腥风的峥嵘历史,传承着一种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家国情怀。
梨花风起正清明,学子寻春半出城。一群远足踏春的高三学子身着海之蓝校服,浩浩荡荡,穿越通淝门,登上古城墙。他们击掌为节,踏石而歌:“八公山下,淝水之旁。巍巍学府,文脉流长。寿州儿郎,志在兴邦……”彰显了当代寿州学子赓续前行、踔厉奋发的飒爽英姿。
在花木掩映的文峰广场,一群少男少女身着鲜红衣装,腰束鹅黄丝绦,在教练的指导下翻转起落,闪展腾挪,手眼身法步,巧妙精气神。作为寿州洪拳的薪火传人,他们晨迎朝霞,晚送薄暮,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他们的血管里,坚韧不拔、久久为功的寿州文化血脉偾张。
八公山麓,淮河岸边,寿州学子装饰了古城墙,他们的青春、激情与鲜花、古城墙一起在春天里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