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时节,乍暖还寒,返乡小住,故地重游。清晨,去家乡的母亲河龙眠河畔走一走,瞧一瞧,深深吸一口带有乡土气息的熟悉味道,寻觅儿时的记忆。
春风轻拂龙眠河,河面水波荡漾,银光潋滟,两岸草长莺飞,柳绿花红。远处的龙眠山静静地躺在晨光里,山脊上一排排风力发电杆上的乳白色螺旋桨在春风中缓缓转动,在满目青绿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像列队的忠诚卫士,守护着宁静的龙眠山水。
龙眠河因龙眠山而得名。龙眠山上水源充足,泉水潺潺,水质清澈,蜿蜒而下,分数路汇入山下的境主庙水库,经水闸调节泄出,形成龙眠河,潇洒驰骋半百公里,流入嬉子湖。龙眠一山一水,同根同源,相依相伴。
龙眠河上游穿城而过,水浅见底,小时候我常和小伙伴们到河边玩耍。放学后,我们把书包放在河边的鹅卵石上,脱下衣服塞进书包里,像下饺子一样光溜溜地跃入河中,撩起一朵朵水花,尽情享受着清凉与惬意。
节假日里,母亲会将家里的被褥、蚊帐等清洗一遍。先是在家里用皂角或肥皂搓好,装上两大箩筐,再由我用自行车推到河边,母亲和姐姐一遍遍地在流动的河水里将它们清洗干净。洗完一件便顺势铺在鹅卵石上晒干,等洗完最后一件时,之前洗的几乎也晒干了。此时的河床上五彩缤纷,大半天的光阴也就和龙眠河亲密无间地“耗”在了一起。
如今的龙眠河,经过数次清淤扩建,已成为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两岸湿地如织,植被茂密,生态良好,景点众多。河水清澈如镜,河边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健身步道。历史悠久的紫来桥多了几座“姊妹桥”,婀娜多姿,风采各异。河边低矮的民宅变为一座座楼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古老的亭阁轩榭交相辉映,倒映在河面上。六尺巷、东作门等桐城地标名片沿河而置,向人们诉说着小城的传奇故事。人们在闲暇之余,纷纷来到河边散步、观景、喝茶、下棋、打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谈论国之大事,扯起家长里短。
此时,一群野鸭和水鸟在水中嬉戏追逐,似乎是在无言地宣示着“春江水暖鸭先知”。河滩上棒槌声阵阵,鹅卵石似曾相见,垂柳依依,鸟鸣啾啾,站在河边看着自己的倒影,仿佛回到了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