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3-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合肥铸锻厂召开第十二届五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

    摘要:本报讯日前,合肥铸锻厂第十二届五次职工(会员)代表大会在厂职工活动中心召开。91名职工代表,20名中层管理人员、团干等出席会议。会上,厂长解明国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铸锻厂2023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

  • 工会搭“鹊桥”桃花节觅良缘

    摘要:本报讯漫步桃园踏青赏花,在桃树下打卡拍照、寻宝……日前,由六安市总工会、共青团六安市委、六安市妇联共同举办的“皖工鹊桥·会聚良缘”职工联谊交友活动在金安区张店镇金冲桃花园举办。活动吸引了全市多个单位的

  • 劳模工匠进课堂

    摘要:3月26日,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工匠获得者,安徽省虹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孟玲琳在淮北市相山区土楼小学指导孩子进行化学反应兴趣试验,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当日,淮北市相山区总工会组织劳模工匠走

  • 举办专场招聘提供就业服务

    摘要:本报讯为助力更多务工人员实现就近就地稳定就业,日前,2024年“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合肥市安巢经开区工会就业援助行动专场招聘会在巢湖耳街火热开展。此次活动由区总工会、区人社局主办。活动现场,各企业展

  • 送岗到基层“职”达家门口

    摘要:本报讯日前,宿州市泗县总工会“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优企惠民送岗进镇招聘会在泗县长沟镇集市广场举办。本场招聘会共提供企业信息97家,提供就业岗位3665个,涉及机械制造、服装加工、家政服务等多个行业。

  • 工会有温度驿站“不打烊”

    摘要:“我从凌晨4点半就上路清扫,累了就到这里喝点水、歇一会,这里不锁门,随时能来。”日前,在阜阳市颍东区岳家湖畔的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环卫工人邢伟边休息边乐呵呵地说。为邢伟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服务的场所是

  • 曹国兰:实干展风采巾帼绽芳华

    摘要:几十年如一日,她始终践行“奉献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将青春和热情奉献给研发事业,以成绩展现巾帼风采,用行动绽放巾帼芳华。她就是刚刚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巾帼标兵的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设计

  • 弘扬劳模精神共建安全家园

    摘要:3月26日,合肥市劳模进社区志愿宣讲首场活动走进蜀山区琥珀街道琥珀潭社区。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国兰:实干展风采巾帼绽芳华

   期次:第8298期   

几十年如一日,她始终践行“奉献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将青春和热情奉献给研发事业,以成绩展现巾帼风采,用行动绽放巾帼芳华。她就是刚刚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巾帼标兵的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设计部起重所所长曹国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也是我的座右铭。因为我设计的回转支承必须要用千百次的实践来证明它确实有用,而不仅仅是一个摆设。”曹国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业 21 年来,她扎根研发第一线,对各种结构回转支承的设计有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她参与研究的回转支承,先后获得3 项发明专利,12 项实用新型专利。

2020 年 6 月,曹国兰对徐工 1200 吨履带起重机配套回转支承进行研发,并列为公司研发项目。该产品是徐工在方圆公司开发的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配套产品,月需求量大。该产品外形小,承载大,主要难点是方案设计、侧面销孔加工和齿轮加工。做技术工作,遇到困难是常态,曹国兰对待困难有着工程师特有的冷静。她以结果为导向,经过严密的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客户现场讨论及工艺试验,终于不负众望,将产品研制成功。目前本产品已创造销售额1288万元,实现批量生产。“我很珍惜这些经历,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曹国兰在谈及这些经历时感叹道。

回转支承结构相对较简单,在设计上并不繁琐,但其品种较多,设计任务重。为提高设计工作效率,曹国兰积极参与开发出回转支承齿轮计算软件、螺栓强度校核软件、参数化制图程序等,将设计效率提高 60%以上。截至目前,她已经参与设计了1200多种回转支承。

曹国兰对自己的角色却有着清晰的定位:专注聚焦在技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优势。长期以来,她将客户要求作为努力的目标,设计出一个个高性价比产品,踏踏实实完成公司下发的一个个研发设计任务。伴着曹国兰多年的辛勤付出,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省科技创新三等奖……

在工作中,为了帮助新员工尽快成长起来,她不仅将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制作成资料和企业标准,还在平时工作中对新员工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在她的指导和带领下,新员工通过自身努力,逐步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工程师,再到高级工程师,得到社会和公司的肯定,实现了自己的人身价值。除了职称的提升,多位技术人员在产品研究方面还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推动了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枝独放不是春。看到更多徒弟都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了,我心里说不出的开心!”曹国兰说。

“技术行业是一种终身职业,一旦入行,就要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下一步,我要和方圆一起坚定地走下去!”谈及未来,曹国兰的目光坚毅而温和。(本报记者 孙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