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1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

    摘要:本报讯4月16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更好发挥大黄山地区(包括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全域)的优越区位条件和独特资源禀赋优势,经过两年多的深入谋划,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大黄

  • “现代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摘要:4月16日,在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农业大棚、生态茶园等与通村达户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绘就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画卷。近年来,安庆市岳西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

  • 一季度我省进出口实现“开门红”

    摘要:本报讯4月17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一季度,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历史同期新高,达1890.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出口1260.6亿元,增长9

  • 淮北烈山区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

    摘要:4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淮北烈山区采访,从“石榴红了”乡村振兴馆到风光旖旎的国家4A级“四季榴园”,再到十八弯的龙脊天路“皖北川藏线”,一路走来一路看,在淮北邂逅最美人间四月天。采访中记者得知,近年来

  • 省总工会部署启动2024年全省工会系统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

    摘要:本报讯4月16日,省总工会召开2024年全省工会系统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动员培训视频会议,对全省开展蹲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并对蹲点干部进行业务工作培训。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勇主持会议并讲话。会

  • 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召开2024年全体成员会议

    摘要:本报讯4月17日,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召开2024年全体成员会议。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费高云委托,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副主任,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办公

  • 九部门发文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摘要:新华社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4月17日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北烈山区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

   期次:第8311期   

4 月 16 日下午,记者来到淮北烈山区采访,从“石榴红了”乡村振兴馆到风光旖旎的国家4A级“四季榴园”,再到十八弯的龙脊天路“皖北川藏线”,一路走来一路看,在淮北邂逅最美人间四月天。

采访中记者得知,近年来,淮北市烈山区以烈山镇为试点,整合闲置资产、自然资源、社会投资等要素,创新实施“跨村联营 托管运营”发展模式,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2023 年国家 4A 级四季榴园景区实现营业收入 770 余万元,14个村(居)股东实现分红70万元,300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

跨“域”联手,汇聚发展合力。烈山区打破单兵作战困局,坚持“全镇统筹、抱团发展”思路,将全镇 14 个村党组织拧成一股绳,建立党建联盟,成立淮北市禾佳景区管理公司。每个村拿出4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560万元入股联营成为合作主体,镇党委明确1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各村选出1名代表作为董事会成员参与运营。优化集体资源配置,清点景区核心区闲置资产,对外招租闲置门面,将游客中心、停车场等资产移交烈山镇经营管理。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集聚各类项目资金,实施森林防火通道等改造提升项目,建成“皖北川藏线”、青年公园等多个网红打卡地;整合文旅、农水、财政等部门各类资金,实施平安景区、景交车专用通道、东部景区亮化等基础性项目建设。

跨“行”联姻,提升景区品质。坚持项目联营,优化产业布局,针对景区景点数量不足且关联度不高等问题,通过镇党委牵头、镇政府推动、公司化运作,以“皖北川藏线”为串联载体,科学设计布局景点,加大招商引资,丰富景区业态,联合开发各类娱乐项目。积极推进市场联建,深挖线上、线下市场,补齐“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链条,积极举办乡村旅游欢乐节、大学生社会实践采风创意艺术大赛等特色活动,丰富抖音、小红书等营销方式,持续提升景区及内部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及知名度。

跨“界”联合,推动村强民富。深挖本土元素,注册“石榴红了”商标,开发研制石榴文创产品,建设“石榴红了”乡村振兴馆,结合全区土特产,设置非遗、文创、农特产品 3 个展销区,同步采取电商直播的形式,增加旅游收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推动研学结合,积极对接周边学校,大力发展城市近郊研学旅游,与淮北市耕读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整合利用果蔬种植基地、石榴林、花卉苗圃等,打造集耕读研学、采摘娱乐、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旅融合基地。坚持收益共享,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对整个景区经营性收入的20%进行抽成,并按照“415”方式进行分红,即40%用于保障公司运转、10%作为困难救助等公益项目、50%用于各村股东分红的比例分配收益,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本报记者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