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坟岗”变身“生态公园”、危旧房变身 农 家 小 菜 园、“ 茅 草 窠 ”变 身“ 便 民路”……时下,走进安庆市宿松县油坊村付坂组,风光怡人、空气清新,让人流连忘返。谁能想到,两个月前这里竟会跟脏乱差挂钩。
付坂组是油坊村依偎在山林与田野之间的一个自然村庄,共有27户居民,因地处偏僻和居民的殡葬习俗,几十年来未能形成统一管理,随处可见的坟墓有碍环境。“过去人们没有节约耕地、生态安葬的意识,乱搭乱建、乱埋乱葬是常事,导致当地居民家的房前屋后不是‘乱坟岗’就是茅草窠。”油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桂火介绍说。
如何改变付坂组的人居环境?今年2 月,油坊村成立工作专班,在付坂组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乱坟岗”“茅草窠”和危旧房等列为整治的重点。然而,在动员迁坟和拆除危旧房的过程中,许多居民受到传统观念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存在抵触情绪。
为此,油坊村“两委”多次召集付坂组全体居民召开“议事会”,把启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原因、全面开展整治的措施等都摆出来,让大家有疑问说出来;对涉及村民自身利益的事,组织大家谈、众人议、集体定……同时,采取“议事会+”法治宣传、政策宣讲、征集诉求、村庄规划等主题,将村民自治与法治、德治巧妙融合,真正实现村级组织议事“科学、民主、公开”的目标,使整治工作得到全体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以“付坂家族”微信群为依托,采取“微信群+线上议事”方式,将付坂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发布到微信群,让付坂组外出务工的人员也知晓,引导他们转变思想、支持整治工作。
经过几次“议事会”,居民的观念逐步改变了,特别是在该组党员、组长的带动下,大家逐渐接受并同意迁坟、拆除危旧房、清理“茅草窠”等工作。而且,村委会充分尊重群众的迁坟习俗,举行了统一迁坟仪式,将安葬在居民区的旧坟全部迁移到村委会规划设计的“生态墓园”内。
“群众会好啊!不但能够统一大家的思想,还能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张松胜口中的“群众会”,就是油坊村“两委”探索建立的“议事会+”乡村治理模式。在“议事会+”的影响下,在县城创业的张松胜积极协助村干部做通其他居民的思想工作,带头将自家门前“茅草窠”内的竹子全部清除,并主动捐出1000元现金支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还发动兄长捐赠了1万元现金。
在张松胜的带动下,该组居民纷纷加入到义务整治人居环境的队伍中来,村民高张平主动将自家的三间危旧房拆除,并在腾出的空地里修建菜园。村民张福元主动将自家屋后“茅草窠”内的杂树杂草全部清除,支持村里利用腾出的空地修建环组公路,使曾经的“茅草窠”变身为“便民路”。
经过两个月的集中整治,付坂组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共迁移旧坟38座、拆除危旧房12间、清除“茅草窠”21处。
“以前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乱坟岗’,如今安葬在这里的 11 座坟墓都被迁移到‘生态墓园’里,现在这里成了‘生态公园’,一棵棵高大的野生枫树,将这里装扮得格外美丽。”指着耸立在付坂组路口的枫树林,孙桂火一脸骄傲。孙桂火介绍,下一步村里将对枫树林进行精细化治理,在里面修建休闲设施,使这里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天然氧吧”。同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对“茅草窠”腾出的空地进行科学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漫步付坂组,再也看不到“乱坟岗”“茅草窠”了,漂亮整齐的楼房、宽阔畅通的水泥路、一步一景的绿化景观,无一不映衬着这个村庄的富足与美丽。(孙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