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省商务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始终把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推动全省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今年一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1890.8亿元、增长8.6%,高于全国 3.6 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国第 10、中部第 1 位;对外投资 6.5 亿美元、增长 19.5%;实际到位外资 6.6 亿美元、增长7.6%。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对标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形成 192 项制度创新成果,持续下放26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5%进出口、38%的外商直接投资。全省 13 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发展,贡献了全省30%以上的进出口、40%的外商直接投资。全省11家国际合作产业园发挥招商优势,完善平台功能,健全服务体系,已引进外资项目195个。全省5个综合保税区围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改革,今年一季度实现进出口 316 亿元、增长 11%,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
建立健全省领导联系重点外资外贸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上门服务等工作机制,累计服务外资企业110多家。提升省市县三级外商投诉工作网络服务效能,2023年全年协调解决企业各类困难诉求200余件。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安徽省外贸促进政策30条”、“安徽省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18条”等政策措施,累计兑付外资专项激励资金 3000 万元,支持 26 个重点外资项目在皖投资。加快推进外籍人士生活工作便利化,省内已有5家医院设置独立国际医疗门诊,安医大二附院国际医疗部自开诊以来共服务外籍患者 2500 余人次;合肥加拿大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来自 35 个国家的 450 名外籍学生在校学习;合肥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合肥新桥国际医院正在加快建设。推动外国人 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中国银行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设立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成立一个月以来,已服务外籍人士 400 余人次。合肥市建设国际化社区生活空间,积极引进银泰in park、山姆等国内外一线商超品牌,升级扩建欧洲风情街等,让外籍人士在皖生活工作“不再见外”。
强实效优活动,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影响力,以“投资安徽行”为总揽,2023 年以来,先后在柏林、伦敦、圣彼得堡、利雅得等地举办投资安徽行专题推介活动。组织4800 余支外经贸小分队出海拓市场、引外资、促合作。先后在合肥、北京、厦门、上海、新加坡举办 6 场“海客圆桌会”活动,累计对接外资企业、境外商协会 80 余家。2023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602 家,同比增长 26.7%,安徽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省相关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强化改革攻坚、凝聚工作合力,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创建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聚焦贸易发展优环境。持续深化“徽动全球”出海行动,集中组织企业参加 32 场境外展、5 场境内国际展以及14场中间品专业展会,支持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开展海外仓“全球布局”行动,全年建设、租用海外仓(含中继仓)达 400 个。开展“跨境电商+产业带”专项培育行动,积极探索“直播出海”突破点。强化外贸政策支持,认真落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要求,确保各项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
聚焦吸引外资优环境。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开展内外资不合理差别待遇清理工作,确保内外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同等权利和机会,形成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落实省领导联系重点外资外贸企业工作机制,全年走访调研外资企业100家次以上,依托“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对企业反映的困难诉求分办、交办、督办,实现问题收集梳理、会商解决、跟踪督办的全链条服务,打造更具实效性的服务优势。出台支持利润再投资、省级外资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认定办法和政策措施,构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体系,全年力争新引进 5 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
聚焦平台提升优环境。高质量实施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聚焦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领域,累计形成制度性创新成果200项以上。高能级推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增效,加大营商环境、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等领域创新提升,实现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占全省比重均达到40%以上。高水平开展重大经贸活动,以“投资安徽行”为总揽,持续开展安徽投资环境宣传推介,全年举办各类外商投资促进活动 50场以上,不断提升安徽对外影响力。 (本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