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先后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国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城市、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和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养老领域)等。在工作落实和推动中,合肥市注重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优养”。2022 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合肥市养老领域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20个监测城市中位居第一,合肥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合肥市颁布施行《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关于加强老年助餐服务的决定》等地方法规,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合肥市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合肥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养老服务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强化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标准。合肥市着力从居家、社区、机构三个维度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自2013年建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制度以来,累计服务3458.82 万人次;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全市24万余名老年人受益;建成家庭养老床位4131张,居家老年人享有专业照护服务。2018年,合肥市率先提出全覆盖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推动力度大,服务成效明显,5个助餐服务机构被命名为安徽省老年助餐服务品牌。“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先后对71个特困供养机构进行改造提升,发挥公办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与国企在康养领域开展合作,引入中国健康养老集团等央企,同时推动省市国企进入本土养老市场。
聚焦重点群体,开展急需服务。合肥市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扩面至全市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扩面后累计服务老年人达2.6万人;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累计完成改造10087户。2021年启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44个,入住老年人543人,日均服务老年人超5000人次,8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入选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名单。
提升智能水平,扩大场景应用。合肥市以开展全国和全省智慧养老服务示范试点为抓手,推动智慧养老场景应用,累计创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4个、示范街道12 个、示范企业 7 家,共有 7 个案例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养老社会实验典型案例。目前,全市拥有省级智慧养老机构9个和省级智慧养老服务中心10个。(阮梦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