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5-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六安:铁海联运”班列首发开行

    摘要:5月21日,搭载着来自革命老区六安市金寨赛拉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108标准箱光伏组件货物的铁海联运班列自六安火车站驶出,标志着“六安——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班列成功首发,后续货物将通过宁波舟山港装船发

  • 一季度我省文化产业开局良好大黄山地区表现突出

    摘要:本报讯5月22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全力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文化产品供给不断丰富,文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文化新业态带动效应明显,特别是大黄山地区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开局。一季度,全省规模以

  • 安徽将建设一批零碳产业园区

    摘要:本报讯5月22日,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区建设方案(试行)》近日印发,安徽将争取零碳负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到2030年力争累计建成20个以上零碳产业园区。零碳产业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

  • 淮南:寿州香包满城香

    摘要:5月21日,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南市寿县古城寿州香草园内,当地村民利用传统方式加工香草,制作香包、枕头等系列文创旅游产品,增加收入。寿州香草制作技艺于2018年入选淮南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

  • 我省四家单位入选“第一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

    摘要:本报讯5月21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近日人社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家政劳务品牌典型案例,我省赛瑞斯家政、六嫂家政、淮海大嫂、大海家政等四家单位成功入选。近年来,省人社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家政服务促进就业部

  • 我省加强标准制修订推进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应急管理厅等七部门,印发《安徽省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

  • 我省探索法治护航新安江生态新机制

    摘要:“以前在我们村,大家只顾撒渔网、挥柴刀,生活垃圾随意堆,意识不到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漳潭村,新安江干流碧水悠悠,村民张新颇为感慨,“没想到这条江能变得这么清!”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

  • 前4个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

    摘要: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21日介绍,1至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7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合环境修复协同多元治理——

我省探索法治护航新安江生态新机制

   期次:第8335期   

“以前在我们村,大家只顾撒渔网、挥柴刀,生活垃圾随意堆,意识不到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黄山市歙县深渡镇漳潭村,新安江干流碧水悠悠,村民张新颇为感慨,“没想到这条江能变得这么清!”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休宁县,向东流入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新安江干流总长 359 公里,其中有240余公里在黄山境内。

初夏时节,新安江犹如一条绿带,在休宁县和歙县的群山和星罗棋布的徽派村落中穿过。记者从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近年来,当地通过阻污、禁渔、护林等举措,推进新安江生态持续向好,新安江的跨省界断面水质从一度仅为Ⅳ类水,提升至连续 11 年稳定在Ⅱ类水。这背后离不开黄山市两级法院逾10年的不断探索,持续、有效地保障“一江碧水出新安”。如今,黄山地区人民法院系统已经由立足审判、依法惩治,逐步结合生态环境修复、协同多元治理、巡回审判普法等新工作机制,形成了保护新安江生态环境的立体式法治“防护网”。

在休宁县,当地法院扛起“源头”责任,坚持源头保护、预防为主。休宁县人民法院副院长陈丽秀表示,该院于2019年成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通过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就地宣判等做法,在新安江源头播撒法治“种子”。

“以前有人抱着侥幸心理偷偷违法捕鱼、伐木,直到看见法官来到家门口审判,才终于认识到这类违法行为的严重性。”陈丽秀感慨地说,主动到案发地、水源地开庭,能让更多群众在“以案释法”中,增强生态环保意识。2019 年以来,休宁县人民法院通过“案发地审理+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巡回审判 16 次,线上线下参与旁听的观众超过4万人次。

陈丽秀告诉记者:“随着辖区群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我院近5年来审结环境资源类案件数逐年减少,盗伐、滥伐林木以及水域非法捕捞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对破坏新安江流域环境资源案,法院不再是一判了之,而是积极适用“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恢复性司法,实现惩治违法犯罪、赔偿损失和修复生态的有机统一。

2023年2月,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在歙县人民法院深渡人民法庭揭牌,该工作站从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基层法庭抽调员额法官组建新安江保护合议庭,对歙县境内新安江流域环境资源案件实行归口审理。2023年以来,深渡法庭共审结污染环境、非法捕捞、滥伐林木等涉环境资源类案件 46 件。深渡法庭庭长汪朝亮告诉记者,法庭将环境修复情况作为量刑情节,积极引导责任人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缴纳生态修复金等。据了解,迄今为止黄山全市人民法院判令责任人补种复绿林木超过 150亩,增殖放流鱼苗 170 多万尾,缴纳生态修复资金近 180万元。

山清水秀的背后离不开政法力量打出的生态保护“组合拳”。黄山市委政法委牵头,着力解决行刑衔接机制不健全、移送程序不明晰等问题,并谋划实施了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2023-2025年);检察机关成立生态检察办案组,综合运用抗诉、检察建议、违法行为调查等方式,提升法律监督质效;公安机关推动全域“生态警长制”,发动群众参与“清风护渔队”,打击非法排污、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沿江来到深渡镇绵潭村,看到新安江两岸游人如织。“‘推窗见绿’成为日常,村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也随之兴旺。”绵潭村党总支书记汪自辉兴奋地告诉记者,2023 年共有30 多万人次游客到该村观江赏景,不仅带动村集体收入达到 80 万元,上百名村民通过民宿、农家乐、戏剧演出等旅游项目吃上了“旅游饭”。

“我们将紧跟新业态发展步伐,立足司法职能,协助解决涉旅纠纷、服务游客需求,推动‘绿水青山’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汪朝亮说。(潘峰 朱青)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