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5-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筑梦庐州绘新景务实笃行向未来

    摘要:“发扬劳模精神,擦亮实干底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重点战略落地生根,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贡献应有之力。”这是建行安徽合肥庐阳支行的准则,也是新时代金融人的精神。多年来,建行合肥庐阳支行始终

  • 助力产业工人完成“三级跳”

    摘要:“各位小伙伴,成为一名工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久前,一场金蓝领导师课程之大匠技术交流分享会在浙江宁波北仑灵峰工业社区的工匠学堂举办,浙江工匠、宁波市劳模、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

  • 江苏兴化工会助力“带货主播”初长成

    摘要:“两年前我从公司辞职全职带娃,几年没有工作也没有一技之长,现在直播带货非常红火,工会免费开设的电商直播培训班很适合我。”日前,在江苏泰州兴化市总工会“7点班”电商直播培训课上,前来参培的赵女士如是说。

  • “街头”争议不出“巷尾”

    摘要:“上一次职代会上我说能否多增加些生日福利等,没想到这次职代会就有了回应。”在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古美西路商业街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会议间隙,作为商业街工会会员、来自芭尚护肤造型的店长璩小明,手上拿着工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工会构建“准匠—工匠—大匠”培育体系

助力产业工人完成“三级跳”

   期次:第8339期   

“各位小伙伴,成为一名工匠,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久前,一场金蓝领导师课程之大匠技术交流分享会在浙江宁波北仑灵峰工业社区的工匠学堂举办,浙江工匠、宁波市劳模、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胡路遥在现场向30余名“创二代”企业家和技能型产业工人分享了自己砥砺奋斗的成长故事。

“胡老师的成长之路对于我们企业如何搭建人才培养体系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把人才培养机制贯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争取培养出自己的‘大匠’。”在大家的讨论声中,一场属于中小企业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培育行动拉开了序幕。据了解,灵峰工业社区每年都会制定年度培训菜单,为职工搭建技能提升平台,助力辖区产业工人完成“准匠—工匠—大匠”三级跳跃。

“准匠”重融入,丰富园区生活

“准匠”,是对新入职尤其是刚从高校毕业的青年产业工人的称呼。在灵峰工业社区,除了企业的工作群,他们还有一个“‘准匠’培育关爱群”——这是灵峰工业社区工会联合会为倾听“准匠”需求而组建的。在了解到他们最担心工业园区冷冰冰缺乏文化生活后,社区工会打造了365天不打烊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在文化活动之余还开设了一系列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课程,惠及“准匠”3000余人次。

去年底,在“准匠”的期盼下,灵峰工业社区还成立了职工文联,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从受益者变成了组织者。“我参加过摄影课、书法课和绘画课。文联成立后,我成了书画协会的一员,作品在社区展出,自己也有了主人翁的感觉,我要动员更多青年人加入进来。”宁波敏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邢慧颖说。

“工匠”提技能,畅通取证渠道

“在‘准匠’的基础上,我们启动了金蓝领培训计划。”社区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计划旨在根据模具压铸行业共性和需求,举办模具钳工、数控车工等惠及大多数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大赛,企业工会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技能比武,为“准匠”变“工匠”畅通取证渠道。

据了解,灵峰工业社区已成功申请了宁波市首个车工钳工项目自评园区和模具工程师自评园区,每年度都会举办相应的技师培训班。3年来,仅社区自主培养的模具工程师就达到89人、技师19人。社区工会还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模具行业知识产权创新基地,通过开展模具沙龙、知识产权广场咨询等活动,大大增加了模具产业工人在专利管理、专利挖掘、专利布局、专利维权以及专利政策解析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如今,该社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从3年前的26家增加到如今的44家,占比超过50%。

“大匠”作储备,反哺园区发展

“当产业工人通过奋斗获得劳模工匠荣誉,我们就会将其纳入‘大匠’数据库,邀请其担任社区工匠学堂讲师团成员,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为社区企业青年职工开展各类培训。”灵峰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从一个普通技工到浙江工匠,这不是胡路遥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也是灵峰工业社区里很多产业工人的“成长进行时”。“在这里,我们技能人才很吃香!”浙江工匠、浙江华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黄清波高兴地说,“我们的努力奋斗不仅被企业看见了,更被社区、工会、各级党委政府看见了,我还获得了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现在也从陕西来到北仑安家落户了。”黄清波表示,自己的成长之路离不开浙江对技能人才实施的培养激励保障制度。

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正因为有这样的先进观念,浙江技能培育体系、技能创富体系、技能生态体系才能越发完善。“我也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为企业、行业、社区培养更多高素养青年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黄清波说,建设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是久久为功的大好事,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浙江工人日报记者 李凡 通讯员 干柳佳 郑颖思)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