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安徽省庆祝“五一”暨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劳动竞赛大会上,中国工商银行滁州分行(以下简称工行滁州分行)被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金融机构。
近年来,工行滁州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坚决贯彻滁州市委、市政府和工行安徽省分行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滁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适应新形势,主动迎挑战,奋力创佳绩,为助力滁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服务和支持。
截至2023年末,该行存贷款规模成功突破1000亿元大关,总量、增量均位列滁州市国有银行第1位。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4.67亿元,居全省系统第2位;人民币全部存款余额505.61亿元,居全省系统第3位。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发展合力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在金融领域,党建工作发挥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它对维护金融稳定、凝聚金融发展合力、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工行滁州分行始终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着力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该行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传承工行红色基因,为全体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执纪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把党建贯穿经营管理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工行滁州分行立足经济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全行更好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国有大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的作用。
注入金融活水 润泽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工行滁州分行坚持把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为滁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该行始终坚守服务实体初心,坚定落实国家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信贷投放提速上量,步履坚定地跑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决扛起服务滁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主力银行责任,聚焦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交通、水利、能源、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的金融服务。制定《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建立长三角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和联动机制,积极跟进城市更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参与中新苏滁高新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建设。同时,争取非首笔项目贷款市分行核准资格。2023年共审批重点项目贷款38个153.3亿元,累计为滁宁城际铁路、南谯新型功能区等重大项目投放贷款10.74亿元,为琅琊区城市更新、来安城乡供水、明光女山湖生态养殖等重大项目投放贷款20亿元。截至2023年末,该行公司贷款余额238.79亿元,较年初增加64.65亿元,公司贷款增量居全省系统第1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第1位。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行滁州分行围绕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八大产业链”和“新三样”,大力“实施制造业金融强基工程”,制定制造业贷款专项资源保障计划,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重点领域补短板项目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园区e贷”“专精特新贷”“高企贷”“亩均英雄贷”,全力满足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客户融资需求。在市场化利率引导下,对制造业贷款给予 FTP 点差优惠。截至 2023 年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160.10 亿元(含票据),较年初增加 55.28 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速52.7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9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44.12亿元,较年初增加16.00亿元;制造业信用贷款26.99亿元,较年初增加15.69亿元。
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护航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行滁州分行牢记服务科技创新的职责使命,充分运用资源、政策优势,打造科创金融特色支行,为科创企业开辟调查、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建立专业化、专属化的科技金融服务路径,为滁州市科技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积极开展科创金融“共同成长计划”,对全市1096家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该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32.44亿元,较年初增加6.7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8.38亿元,较年初增加5.5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49.47亿元,较年初增加12.32亿元。
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工行滁州分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多措并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滁州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该行成立绿色贷款工作专班,加大绿色投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入挖掘和培育绿色信贷市场,积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持续加大对绿色交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投融资支持。严格绿色信贷客户准入和绿色标识认证,对绿色信贷项目建立台账,跟踪了解客户需求,开辟绿色信贷调查、审查、评估、核准“绿色通道”,做到快审、快批、快投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金融动力。截至 2023 年末,该行法人绿色信贷余额 85.5 亿元,较年初增加39.33亿元,增幅85%。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质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工行滁州分行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极推动业务发展模式、内部组织架构、业务办理流程、经营管理方式等多个领域的改革,推动经营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行创造了省市金融系统多项业务的首次办理:成功办理全省首笔战略储备林、首笔高标准农田、首笔绿色生态养殖、首笔供水一体化、首笔城市更新、首笔“园区e贷”创新方案落地和首笔“经纪+自营”模式票据经纪业务;联动工银澳门成功发放全省首笔跨境贸易融资贷款;成功办理了全市首笔“境内+境外”“商行+投行+交易银行”自贸区离岸债券增信备用信用证和首笔第三方担保项下远期结售汇业务,外汇套保率排名全市第一。
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工行滁州分行围绕做深做细“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对外服务客户、对内赋能员工,努力把科技数据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价值创造力。以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夯实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基础,提升产业金融和个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建设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风控能力,构建安全高效、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围绕总行“数字工行”战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推动“数字科技+金融”煲汤式融合,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合作,上线二十多个高频业务场景,成为全市首家个贷业务“线上办抵”、首家“带押过户”的国有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转型发展。
深化政银融合,持续提升企业开户服务便捷性。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该行以企业银行账户开立业务为切入点,充分利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政务平台身份认证等基础信息和服务,发挥银行网点优势,创新推出企业工商注册、电子营业执照申领、企业异地开户见证、无纸化电子签约开户、线上支付结算产品办理等“一揽子”政银合作服务,大大缩减了业务办理时间,优化了营商环境,有效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
适应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发挥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价值,深化数字化转型,运用RPA技术、BI报表、数据挖掘赋能业务发展,组织全员参加手机银行“养老金专区”“财富社区”“工银e生活”“手机银行9.0”“工银兴农通”体验,在工银i服务平台发布“聚富通‘全优享’案例分析”“代理财政业务用印操作指南”“国产终端运维”等案例,为产品创新建言献策。2023年,该行在计算机配件设计、智能自助设备、电子装置技术等领域提交专利申请8项,其中1项荣获国家专利,4项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
坚守金融初心 践行为民宗旨
人民性是金融机构肩负的根本使命。工行滁州分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竭力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上,工行滁州分行转变观念,健全机制,下沉重心,优化贷款投向,聚焦城乡一体化,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引导金融活水更加精准快速流向制造业、科技创新、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服务民生、普惠大众路上扛起国有大行的使命。完善“资产+”“场景+”“税务+”“担保+”四位一体普惠金融产品体系,积极参加全市“金融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和“百行助企,贷动小微”竞赛,聚焦民营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坚持“数据驱动、科技赋能、生态共建、场景获客”的普惠金融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民营小微企业扩面增量。针对新兴产业区域聚集特点,创新设计“滁州园区贷”“滁州兴农贷”“滁州建工贷”等特色场景,有效解决了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截至2023年末,该行普惠型有贷户较年初净增2230户,较同期多增1409户;普惠贷款余额51.8亿元,较年初增加16.7亿元,增速47.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8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全年普惠贷款投放任务,用实际行动擦亮了普惠金融底色。截至2023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184.39亿元,较年初增加53.39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增加8.38亿元。
建设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事业,是党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庄严承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硬核指标。围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工行滁州分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行养老金融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做好谋划和推动,构建起基本养老保险、年金管理、个人养老金、长辈客群服务、养老产业金融等领域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助力“老有所依”。积极配合人社部门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等工作,为第一支柱提供高效的账户结算、投资管理、资金安全、科技赋能等金融服务。针对第二支柱补充养老保险,以“工行速度、工行模式”助力企业年金制度改革,围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两项业务,高质量满足客户需求,普惠式服务中小客户,专业性保障年金收益,常态化坚守运营安全。截至目前,该行受托和托管的养老金资产总规模超 2 亿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启动以来,该行从战略高度重视个人养老金账户服务,截至2023年末,累计受理养老金预约开户3万户。该行还深耕“工银爱相伴”服务品牌,推动网点适老化改造,目前配有无障碍设施的网点实现全覆盖。深入企业开展“惠民保”业务宣讲,为广大客群尤其中老年客群增添一份保障。以“养老+金融”为切入点,参与地方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打造贯穿养老财富积累和养老消费全过程的养老金融服务新生态。
加强内部管理 防控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工行滁州分行按照“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的总方针,持续完善内控评价体系,外促提质、内防劣变,从源头上多管齐下、联动施治,坚决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加大合规文化传导力度。持续开展合规文化和清廉文化教育,坚持把加强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在思想“育廉”上,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典型案例、廉洁自律制度规定等内容,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常态化学习。在文化“润廉”上,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增强员工纪律意识、法律意识、党规意识、制度意识。在监督“护廉”上,加强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监督管理从“工作圈”拓展到“生活圈”。
强化风险源头把控。压实信贷风险管理责任,严把新增客户准入关、存量贷款风险排查关和不良资产处置关,发挥大数据、智能风险系统作用,严控大额授信,强化资金用途真实性审查。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领域、“两高一剩”及宏观调控关注行业相关政策。聚焦重点领域、重要环节、重要岗位,加大信贷前、中、后台业务风险把控,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建立贷款终身追责制,可以形成有效的震慑。
奋楫扬帆再出发,笃行不怠启新程。工行滁州分行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监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经济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围绕滁州奋力打造长三角“四个地”、建设“七个强市”目标,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为滁州市主攻“新三样”、加快打造全省“一二三城”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 (刘阳 梁作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