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 月 29 日,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全国 2023 年度以工代赈工作成效,我省以工代赈工作成效明显,2023年度工作成效综合评价结果位居全国第4、衔接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为“A”等次。
我省强化以工代赈项目载体作用,坚持“项目是载体、就业是目的”目标,争取以工代赈专项资金 3.35 亿元,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等欠发达地区规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 66 个;推动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施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 605 个,总投资超千亿元。
强化群众就业技能培训,指导督促项目业主单位充分利用项目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采取“培训+上岗”“农民夜校”等方式,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2023年度,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9万人。充分吸纳群众“家门口”就业,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能用人工的尽量不用机械、能用当地群众的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原则,指导市县开展当地群众务工需求调查,强化政策宣讲,激发群众就近就业热情,累计吸纳当地群众 4.6 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做实做细劳务报酬发放,建立通过财政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系统等按月足额发放制度、公示公开制度,有效防范劳务报酬虚报冒领等问题发生,累计发放劳务报酬4.3亿元。(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