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6-0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徽集成举措促夏粮迎丰收

    摘要:5月下旬以来,产粮大省安徽4300余万亩小麦开始大面积机收。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投入联合收割机5.1万台,收获进度已超四成。在淮南、阜阳等粮食主产区,记者走访多位种粮大户了解到,今年小麦不仅产量不错

  • 我省儿童事业蓬勃发展

    摘要:本报讯6月2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我省儿童事业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儿童卫生保健状况不断改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儿童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儿童健康水平实现新提升,2023年,全

  • 亳州:爱心送考助力高考

    摘要:6月2日,在亳州市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门前举行的2024年亳州市拥军协会爱心送考启动仪式上,爱心司机为汽车贴上“爱心送考”标识。当日,亳州市拥军协会举行以“金榜题名拥军护航”为主题的2024年爱心送考启

  • 我省发布规范高考中考期间商业广告活动提示函

    摘要:本报讯2024年高考、中考将至,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全省涉考培训、咨询、中介机构以及广告经营单位发出合规经营提示函,进一步规范高考、中考期间商业广告活动。提示函明确要求,各涉考培训、咨询、中介机构以

  • 切实加强维权服务机制建设不断擦亮安徽“工会+检察院”职工权益保障品牌

    摘要:本报讯5月31日下午,省总工会、省检察院联合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持能动履职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新闻发布会。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朱颖,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一级高级检察官李卫东出席发布会,分别

  • 长三角地区改善护理服务优秀案例竞赛决赛在肥举办

    摘要:本报讯5月31日上午,由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上海市医务工会、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浙江省教育工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承办的长三角地区改善护理服务优秀案例竞赛决赛在合肥

  • “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启动

    摘要: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史竞男)为维护良好的版权秩序,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于近日联合启动“青少年版权保护季”行动,严厉整治涉青少年权益的侵权盗版乱象,重点打击盗版盗印、非

放大 缩小 默认

良种加良法良机配良田——

安徽集成举措促夏粮迎丰收

   期次:第8342期   

5 月下旬以来,产粮大省安徽 4300 余万亩小麦开始大面积机收。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投入联合收割机 5.1 万台,收获进度已超四成。在淮南、阜阳等粮食主产区,记者走访多位种粮大户了解到,今年小麦不仅产量不错,质量也好,丰收的背后得益于该省推进良种良机良田良技深度融合。

阜阳市阜南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峰告诉记者,今年这场摆设于自然环境下的“麦田擂台赛”可谓“关卡重重”。秋种遇雨使得播期推迟、返青期经历冻雨和持续寡照、抽穗扬花期遭遇赤霉病侵袭、灌浆期干旱叠加干热风影响粮食产量……不利的气象条件,更考验着种粮人的种植水平。

在阜南县苗集镇,托管服务 2500 亩麦田的中化现代农业阜南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虞叶蓁说,5 月 20 日前后小麦灌浆碰上了干热风,如果不采取举措,小麦就会早衰停止灌浆,影响产量。在这个关口,他在雾化喷灌用水中同时加入叶面肥,一遍喷灌就增加了 3 克千粒重,换算下来亩均增产了近 100 斤。

喷灌得以及时应用,还在于虞叶蓁托管的这 2500 亩地是阜南县 2023 年开展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记者在农田中看到,田埂一侧安装了虫情测报仪、气象监测站等智能化设备,温度、湿度、墒情、虫情等局地小气候数据都能第一时间反馈到虞叶蓁的手机 App 上。不仅如此,虞叶蓁指着农田说,浇灌的秘密在地下。据介绍,一套伸缩式自动喷灌设备安装在这片农田的耕作层以下,需要用水时它就会升上来,不用时降下来,也便于农机作业。

刘峰说,当地农业部门在这片良田上开展了关键增产技术集中合成,统一实施示范推广应用,从这一季小麦生产形势看,产量品质有保证的同时,还实现了节水节肥节药的效果。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同志潘鑫表示,我省近年来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统筹推进突破性新品种选育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标扩面、先进适用农机更新换代、抓好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集成和推广应用等措施,有效促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通过精耕细作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有效推动全省粮油单产水平和综合产能稳步提高。

早晨 5 时 30 分,淮河沿岸的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凤台县瑞耕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兴杰已经向机手们下达了新一天的收割计划。全程托管种植的 1100 亩地里,今年刘兴杰种了不少皖垦麦 22 这个品种。“我观察它三年了,产量高、抗性强、灌浆速率快。”在刘兴杰的农田里,有近 100 亩地是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设立的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田,这里每年都会安排 15 个适应当地种植的新品种。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种子选好了,那就是种植方法怎么适配的问题。”刘兴杰说,他在当地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之前,就自行进行品种比照试验,试验田里长势参差不齐,同样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和田间管理方式,试验品种的抗性强能为大田种植降低不少风险。

不仅良种要选好,良技良机也要区域可适性强。刘兴杰告诉记者,当地属于稻茬麦种植区,因降水较多农田渍害相对易发生。与皖北连片密植不同,他们采用高畦作业种植小麦,在田内留出排水沟,便于农田降渍。与此同时,播种机械上选用旋耕播种起垄开沟镇压多功能的一体种植机械。“苗好一半麦。”在刘兴杰看来,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方法和农用机械,能更好地发挥增产效果。

刘兴杰说,这些年他种粮赚的钱又多投入到农机装备的更新上。自走式大型植保机、卫星平地仪、抛秧机、无人驾驶农用机械……据介绍,刘兴杰利用这些新型农用机械为周边小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面积超过 2000 亩,带动小农户亩均增粮超 100 斤。

(新华社记者 水金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