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6-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徽省“招才引智高校行”博士后专场走进上海高校

    摘要:本报讯为深入实施人才兴皖工程,集聚更多优秀博士生等高层次人才来皖创新创业,近日,我省2024年“招才引智高校行”博士后进站专场对接活动在上海举办,相关负责人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主

  • 淮北:新型农业装备助力农业转型

    摘要:6月14日,在淮北市烈山经济开发区一家农业装备科技企业,工人在“小型智能植物工厂”内查看植物生长情况。近年来,淮北市烈山经济开发区农业科技企业研发制造的农业“气雾栽培集装箱”,又称“小型智能植物工厂”

  • 亳州市:加快推进社保卡跨行发放农民工工资

    摘要:本报讯日前,亳州市坚持深化改革、率先突破,依托“满薪满益”服务平台,破除银行壁垒,积极探索通过社保卡跨行发放农民工工资,加快实现一卡通发,使社保卡成为农民工的“安薪”卡,让工资能够安全、及时、直接地发

  • 劳模宣讲进工地工匠精神入人心

    摘要:6月16日,中铁上海局建筑公司在合肥启迪大街项目举办“开路先锋”道德讲堂暨劳模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本次道德讲堂暨劳模故事主题宣讲活动以“开路先锋”为主题,深度挖掘先进典型,精心策划“唱一首歌曲”“看一部

  • 我省举办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和国际产品认证宣传活动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合肥举办第十七个“世界认可日”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和国际产品认证宣传活动。第十七个“世界认可日”国际主题为“认可:赋能明天,塑造未来”,国内主题为“认证认可检

  • 提单产减损耗延链条:“三夏”一线看“中部粮仓”新作为

    摘要:手捧着新打的小麦,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笑容灿烂。“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6月15日,徐淙祥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田里,经省市专家组测产,最好的一块田亩产高达846.84公斤。

  • 安徽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健康之家”在六安揭牌

    摘要:本报讯近日,安徽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健康之家”在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牌。据了解,“工会健康之家”依托当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创新“工会+卫健”健康关爱模式,通过“健康体检-建立健

  • 2024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摘要: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冯家顺)2024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于6月15日至16日举行。记者16日从中央社会工作部获悉,今年考试报名人数达188.9万人,较2023年增长26%,再创历史新高。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单产减损耗延链条:“三夏”一线看“中部粮仓”新作为

   期次:第8351期   

手捧着新打的小麦,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笑容灿烂。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6月15日,徐淙祥高兴地告诉记者,他的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田里,经省市专家组测产,最好的一块田亩产高达846.84公斤。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三夏”时节,丰收的好消息在这里传开。

连日来,记者在安徽、河南、湖北等中部粮食主产区走访了解到,各地通过提单产、减损耗、延链条等举措,充分展现“中部粮仓”的新作为。

多年致力于高产攻关的徐淙祥说,在他的高标准农田里,圆盘式喷灌、平移式喷灌齐上阵。“前段时间出现‘干热风’天气时,我不仅补水,还喷施叶面肥,增强抗灾能力。小麦长得壮了,穗粒也就饱满了。”在徐淙祥看来,只有精耕细作,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近年来,安徽统筹推进突破性新品种选育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标扩面、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创新集成和推广应用等措施,促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表示,通过精耕细作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安徽粮油单产水平和综合产能稳步提高。根据农情调度,初步测算今夏小麦亩均单产约420公斤,比上一年增加超10公斤。

提单产可增效益,减损耗也能扩出一片“无形良田”。5月下旬,在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孟楼镇,10多台搭载北斗卫星系统的智慧农机在种粮大户王善学的 1300 多亩麦田里开展了一场机收减损大比武。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农机在田里收割时可以自动监测小麦的高度、留茬高度、收割地块情况等信息,并能实时监控作业质量,随时调整作业速度。”襄阳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研科主任龚红碧说,从现场比武结果看,大部分农机手能将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 0.8%以下。

王善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的地亩产 475 公斤左右,小麦机收损失率如果降低1%,就相当于平均每亩地能多收约 9 斤,1300 亩地就能多收约 1.17 万斤,按照市场价1.17元/斤来说,差不多能增收1.3万元。”

此外,湖北也在通过提升烘干设备覆盖面减少粮食生产“最后一公里”的损耗。数据显示,2022 年和 2023 年湖北新建粮食烘干中心564 个,预计今年还会新建粮食烘干中心超200个,新增粮食烘干机800台以上,新增烘干批处理能力2.5万吨以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也正展现出“中部粮仓”新面貌。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五得利集团遂平面粉有限公司内,大型单体面粉加工车间正昼夜不停地生产,每天有6000吨小麦经过高精度、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变成面粉,再通过智能化“无人仓库”转运分拨。

当下正是夏粮收购旺季,记者注意到该公司小麦收购点前排着长长的满载小麦的车队。五得利集团遂平面粉有限公司行政管理经理刘应琛说,联动种粮大户和企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他们已经形成工贸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近年来,河南粮食产业链延伸和高端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得利集团遂平面粉有限公司所在的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如今已经汇聚起包括今麦郎、陈克明食品、思念食品等近百家知名企业,这里不仅加工面粉,还生产葡萄糖、果糖等产品,百亿级的食品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在绿色食品集群培育上,河南省明确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打造小麦、玉米、水稻等产业链,分地域做优粮食制品,建设绿色食品业强省。

(姜刚 水金辰 侯文坤 刘金辉 马意翀)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