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省总工会印发《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凝聚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共识方面,《措施》提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劳模工匠(工会干部)走进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企业、车间、班组开展宣传宣讲,依托安徽工会网上“五一学堂”举办“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专题培训班。
在加大新质生产力工匠学院建设力度方面,《措施》提出,推动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 10 强县(市)、增速 10 快县(市)、30 家新质生产力领域企业建立工匠学院,发挥安徽新能源汽车工匠学院作用,推进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工匠学院建设。
在完善新质生产力工匠人才培育体系方面,《措施》提出,每年命名 100 名安徽工匠,示范引导市县、行业产业企业等培育选树工匠 1000 名,其中新质生产力领域不少于总数的 50%,重点做好新能源汽车工匠、数字工匠等培育工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技能人才支撑。
在打造新质生产力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方面,《措施》提出,重点推进全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部署开展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竞赛活动。推深做优全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打造更多“金成果”“金项目”“金点子”。在加强职工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措施》提出,加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力度,全省工会每年在新质生产力领域培育选树 150 家以上创新工作室,积极争创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创新工作室。发挥“工会助创云”作用,促进优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深化“跟着劳模去创新”工作方面,《措施》提出,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每年开展不少于 100 场“新质生产力·劳模大讲堂”等活动,组织不少于 1000 人次劳模工匠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创新提升等活动,发挥“技师+工程师”等团队优势,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在推动“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提质扩面方面,《措施》提出,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加强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展示、交流和推广,推动建立健全职工创新成果分享机制。在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和谐劳动关系方面,《措施》提出,推行“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一体化维权模式,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为抓手,强化劳动领域法律法规执行。发挥好“12351”工会服务职工热线作用,定期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专项排查化解。
在助力产业工人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方面,《措施》提出,开展“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项行动,重点帮助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解决用工难题。推动完善技术工人技能要素和创新成果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政策,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在营造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浓厚氛围方面,《措施》提出,加强新质生产力领域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大力宣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显著成就、政策利好等,引领推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李林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