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6 月 19 日我省进入梅雨季节以来,已经历了三轮强烈的降水过程,特别是皖南和大别山区,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这一连串的暴雨不仅导致多地交通受阻、通信中断,更有大量人员被困。据最新统计,截至6月26日16 时,我省黄山、宣城、安庆、铜陵、池州 5 市共 26 个县(区)遭受灾害,累计受灾人口达70.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了17.7万人。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省各部门迅速行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救援和防灾减灾工作中。省气象局迅速派出了专家指导组,前往受灾严重的黄山、安庆等地进行现场服务,他们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当地政府提供了精准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指导,为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省防办和省应急管理厅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协调能力。他们迅速协调了494人的前置应急救援队伍,并调动了各方救援力量 318 人,配备了挖掘机、铲车等 40 台套主要装备,迅速投入到歙县等地的道路抢通、应急排涝和物资搬运等紧急任务中。这些救援人员不畏艰难,冒着生命危险,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抗争,为受灾群众筑起了一道道生命的防线。
在防汛工作中,我省还加强了防汛责任人的管理和监督。6月26日凌晨,省防办通过电话抽查了80名村级防汛责任人的在岗履职情况,确保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我省还组织了气象、水利专家对长江、新安江水情发展趋势进行了会商研判,并与浙江省防办建立了每日会商机制,共同应对这场严重的洪涝灾害。
在灾情面前,我省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投入救援和重建工作。省水利厅协调了浙江省调度新安江水库继续泄洪,以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同时,他们还调集了排涝设备对受灾地区进行排水作业,努力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省农业农村厅也组织了技术指导力量,深入受灾地区指导农民加固受损农业设施、抢排田间积水,并发放防疫消毒药品,确保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够尽快恢复。此外,省自然资源厅、省卫健委等部门也积极行动起来,他们分别派出了工作组在基层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卫生防疫工作,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
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天气,我省各部门仍保持着高度警惕。据悉,我省将继续加强力量物资前置、卫星电话配备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的巡查防守工作,确保及时果断地转移危险区域人员。同时,还将密切关注长江水情变化,并督促沿江各市提前做好低标准江心洲、外滩圩等区域的人员撤离准备工作。省安委办也将持续强化警示提示和派驻盯守工作力度,确保强降雨影响地区能够落实超常规安全监管措施并抓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据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消息,为应对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安徽省防汛办于6月26日发布紧急通知,强调必须坚决果断地转移受威胁人员,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面对持续的强降雨天气,6 月 27 日,防汛办再次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履行防汛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救援力量,强化统一指挥,并根据雨情、汛情变化,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装备于重点区域,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报记者 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