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要经常提醒职工,一旦感觉有中暑症状立即停止作业,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解开上衣领口。情况严重的要立即拨打 120 到医院就诊,同时告知企业负责人。”“初次就诊诊断为中暑后,稍待好转,应到市县具备资质的职业病诊断医院进行鉴定。”日前,蚌埠市人社局、卫健委组织工伤预防专家深入化工企业开展职业中暑专项预防调研巡查,现场向企业负责人和一线职工宣讲预防职业中暑的防范、处置措施。
夏日炎炎,气温“爆表”。如果企业和职工防范意识弱、防护条件不到位、轻度中暑处理不及时不专业,则容易发展成重度热射病或职业性中暑。为排除隐患、提升企业和职工预防、处置职业中暑的意识能力,蚌埠市人社局、卫健委结合暑期职业病防治特点,及时制订详细工作方案,抽调市县 16 名工伤预防专家组成 4 个专项工作组,开展为期 30 天的职业中暑专项预防调研巡查行动。
工伤预防专家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检查调研,现场走访了解企业作业环境,重点查看了设备防护设施、电气设施以及职工健康管理记录情况,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整改意见,旨在督促指导企业不断改善劳动者的生产条件和环境。
“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作业人员更容易发生中暑,需格外加强自身健康防护。要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预防职业性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时,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袖、领口,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等,同时用风扇、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如果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应及时送医救治。”调研巡查期间,每到一地,工伤预防专家们都认真细致地向企业负责人和一线职工讲解辅导预防中暑和判断处置中暑人员的相关知识。
“供应西瓜解渴降暑、发放防暑降温用品、高额发放高温津贴,为你们公司的‘防暑降温套餐’经验做法点个赞!”日前,第一调研巡查组在蚌埠弘皓机电有限公司看到,除了定时发放高温津贴、为每位工人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大礼包外,该公司还每天安排专人制作冰糖绿豆水送到生产车间,购买西瓜免费供应职工解渴降暑。此外,该公司还加大资金投入,在所有车间墙壁加装换气扇,在每个工位上方加装闭护吊扇,让一线职工感受到“夏日清凉”。
近日,第二调研巡查组深入蚌山区城南物流园和淮上区物流园,督促指导园区管委会在加强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加强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和车辆检查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仓储库区安全管理,关注仓储区域监管,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组织开展施工作业,细致排查可能因灾害天气引发事故的安全风险点并采取相关管控措施,强化极端天气和危险环境动态监测,防范事故发生。“我们一定会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出车,切实做到防雷、防汛、避高温,确保交通出行和运输安全。”面对调研巡查组的温馨“提醒”,一名正在安排作业的运输车队负责人向工伤预防专家们表达谢意。
据介绍,近年来蚌埠市发生过严重中暑的情况,其中 2023 年发生 2 起职业性中暑(热射病)事件。在积极认定工伤,给予充分的治疗和支付相关工伤待遇的同时,蚌埠市人社部门举一反三,结合职业病宣传防治周,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发放政策传单,制作小视频,进行广泛宣传,要求企业汲取以往的教训,严格遵守防暑降温相关规定,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
充分的工伤待遇保障可解后顾之忧。调研检查期间,蚌埠市人社局工伤部门负责人介绍,职业性中暑可以认定为工伤,获得必要的赔偿并享受工伤待遇。同时,提醒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及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到 33℃以下的(含33℃),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截至目前,在职业中暑专项预防调研与检查中,4 个调研巡查组已实地走访 40 家企业,开展预防知识宣讲 32 次,提出五十多条改善劳动者生产条件与环境的整改意见,推介了十多家企业共三十多项在高温天气下工伤预防和职业病预防的经验做法。
(张闽生 薛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