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雄,是一位老红军老将军。
1913 年 11 月,张力雄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一户农家。家境贫困的他,7 岁就当童工学做土纸,饱受压迫,过早感受到人间疾苦。1929 年,16 岁的张力雄第一次见到红军,这支纪律严明、爱护民众的队伍,给张力雄留下深刻印象,他暗下“非当红军不可”的决心。1932 年在党中央号召“扩大红军”的运动中,张力雄如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张力雄在瑞金红军学校学习深造后,进入主力部队,历任红五军团第 34 师第 100 团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等职。他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随西路军进入甘肃,参加了高台血战等一系列战役战斗。
红军时期的张力雄,与红五军团的命运休戚与共。1934年9月底,张力雄接到军团长董振堂的命令,率800余名学员奔赴江西兴国县老营盘白云山一线,阻击国民党军的追击,苦战了三天两夜,为主力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关键一战。
红五军团是红军长征中的“钢铁后卫”,沿途拦截追敌,战斗不断,减员严重。1935 年 6 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隶属左路军。由于张国焘制造分裂,致使大部红军三次经过草地,也使张力雄及所在的红五军面临着巨大考验。
1936 年 10 月,为确保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时任第45团政委的张力雄和团长叶崇本,奉命率部在华家岭阻击敌军,激战中,张力雄从倒下的战士手中,抓起一挺轻机枪,向潮水般涌来的敌军扫射,终于击退了敌人。战斗中,敌军一颗子弹击中张力雄右胸口袋,内装的书册被击打粉碎,自己则幸免遇难。
华家岭战斗后不久,红五军被编入西路军。1937 年 1月中旬,进占高台县城的红五军,突然遭到马家军的围攻。敌人有两万余人,红五军仅3000人,且粮弹不济,双方血战九个昼夜。张力雄在东城墙指挥战斗时,被一块弹片击中左腿,血流如注,他被抬下城墙紧急包扎。张力雄藏身老乡家一处夹墙中数日,后经设法营救才侥幸脱险。每当提及高台血战,张力雄总是面色凝重、泪盈眼眶,他难以忘怀牺牲的战友们以及老乡的冒死相救。
抗战时期,张力雄的战斗生涯与另一位传奇将军皮定钧多有交集。1943 年,张力雄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时,皮定钧任军分区司令员,两人联手上演了一出“智取林县”的好戏:当时,日军以一个中队外加伪军三个加强团驻守林县,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八路军故意“泄密”,称将以 20 个团的兵力攻打县城。敌人中计,让大部队突围,仅留一个团守城。八路军趁机分路攻城和追击,不仅重创了敌军,还收复了县城。1946 年在惊心动魄的中原突围中,时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旅政委的张力雄和第一旅旅长皮定钧相互配合,屡经激战,终于杀出一条血路,部队转移到安全地带,使蒋介石围歼我中原部队的图谋彻底破产。
长期戎马生涯中,张力雄南征北战,纵横驰骋,先后经历了中原突围、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区炮兵部副政委、军政委、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省军区政委等职。1961 年张力雄被授予少将军衔。
2020 年 11 月,张力雄因肺部感染住进了东部战区总医院,2024 年 4 月 2 日病重离世,遗体火化后,在骨灰中发现了一个指甲盖大小、不规则的弹片,家属推断,这块弹片正是高台血战留在体内的。
经历世纪沧桑的张力雄老将军溘然长逝,带走的是对烽火岁月鲜活的记忆,和对战友同志的无尽思念,留下的却是光照史册的战斗足迹,还有那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这种精神升华所产生的巨大力量,激励着后来者为国家、为民族踔厉奋发、昂然奔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