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走进时光里的地名

    摘要:小时候,经常从老人嘴里蹦出一堆有烟火味的地名:薛家洼、杨家坡、罗村畈、汪家村。每当老人说起这些地名的时候,我常常疑惑:我们这里没有薛家、杨家、罗家、汪家,为啥这些区域要冠以姓氏的名称?老人深邃的目光仿

  • 阳光灿烂的日子

    摘要:

  • 专心致志

    摘要:《庄子.知北游》中载:大司马(古代管军事的大官)那里,有个锻造钩刀的工匠,已经80多岁了。他打出来的钩刀,每一把的轻重都一样,从来不差分毫。有次大司马问这个老工匠:“你干得这样好,是因为手巧呢,还是另

  • 诸山何处是龙眠

    摘要:从凤形村回来,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你的名字:不晚。“不晚”是一座村咖啡馆的名字,位于桐城市凤形村境内。这是一座由平房改建的建筑,紧临公路,依山傍水,白墙灰瓦,与民间普通瓦房毫无二致。沿椭圆形石子铺就的

  • “暑”不尽的力与美

    摘要:当地球恰好行至黄经一百二十度的位置,与太阳遥遥相对,那便是一年中最炙热的时节——大暑。“小大者,分极热为二,初者为小,至极为大。”然而,即便在酷热难耐的大暑,生命依然顽强地绽放着美丽光彩,跃动着无尽的

  • 走进安徽名人馆

    摘要:夏日的合肥,骄阳似火,我们趁参观渡江纪念馆之机,慕名前往安徽名人馆参观,感受江淮大地的名人风采。安徽名人馆位于美丽的巢湖岸边,与渡江战役纪念馆相向而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安徽名人馆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时光里的地名

   期次:第8376期   作者:□徐累先

小时候,经常从老人嘴里蹦出一堆有烟火味的地名:薛家洼、杨家坡、罗村畈、汪家村。每当老人说起这些地名的时候,我常常疑惑:我们这里没有薛家、杨家、罗家、汪家,为啥这些区域要冠以姓氏的名称?

老人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时光:以前这里居住过这些姓氏的人家,后来因为天灾、兵燹、烟火不旺,这些人家慢慢 消 失 了 。 我 对 这 种 解 释 似 懂 非懂 ,在 我 幼 小 的 心 灵 里 :天 就 这 么大 ,时 间 也 不 过 是 一 年 两 年 ,哪 里有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的时空概 念 。 随 着 年 龄 增 长 ,我 慢 慢 明白,所有的不可能都有可能成为可能,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定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正所谓沧海桑田是也。

我所在的竹山村,解放初期是竹山公社所在地,当时公社所有的单位一应俱全,医院、粮站、供销社、信用社等,分布在一条参差不齐的石板街道上,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世纪60年代中期,竹山公社被撤销,整体并入牌楼公社,一些单位也随之撤销。我记事时,医院只有两个医生,一对夫妻,犹记得他们俩都戴着眼镜,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不久,医院被撤销,他们也迁走了。这是记忆里第一个以“竹山”冠名撤走的单位。

竹山粮站,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是一个让人“眼红”的单位。最红火时,粮站的工作人员有十名之多,十里八乡的种田人都到这里来交公粮,山上的人到这里来买粮,一天到晚,川流不息。后来在市场经济之下,曾经的工作人员也一个个地离岗另谋生计。再紧接着是供销社,那些年最热闹的地方,几年之后被人承包下来。

又过了十来年,因为并村的需要,竹山村和邻近的穿山村合而为一,命名为穿山村,至此,作为行政机构的竹山村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但这时候,竹山小学和竹山中学还保留着竹山的名字。过了几年,竹山小学更名为穿山小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山村居住人口逐渐减少,竹山中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就在去年九月份,竹山中学仅剩下的几十名学生转到牌楼中学,老师也被分流,最后一块保留着竹山地名的牌子也被摘下。

以前,人家问我是哪里人,我总是说竹山人,如今,竹山这个地名也走进了记忆里。随着地名远走的还有故乡的人,他们在追寻着更加美好的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