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帅 安徽太平矿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采矿工程师
毛思帅勤学善思,坚持技术与现场相互结合,不断总结探索科技兴安、科技兴矿新路径。
他参与编写多项工艺工法,形成了一整套实用的企业级金属矿山施工工艺标准,开发了多种国内领先水平的采、掘、支、安防工艺及设施。多年来,他提出并参与科研技改项目五十多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明专利 3 项,帮助带动身边同事申报专利 9项,主持设计并实施的“强塑性富水破碎岩体巷道耦合支护技术”获得中国黄金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他还解决了大量生产“卡脖子”难题。通过他对工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公司井下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增产增效明显,近年来累计取得经济效益近千万元,有力推动了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
孔德伟 安庆合力车桥有限公司高级维修电工
自2011年入职以来,孔德伟先后从事数控车、维修电工等操作岗位。他爱岗敬业,踏实肯干,通过对现场设备的梳理与深入了解,将热处理与热压工艺相关的加热及保温设备的热电偶、可控硅、熔断器等关键零部件进行分类与统一,大大提高设备维修效率,同时根据热加工设备的特点,建立了一套自创的巡检排查方法。
他刻苦钻研,积极参与公司技术攻关。2021 年自动焊接变位器项目攻关时,他通过设计图纸,配置电气参数及原件,成功为此产品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由原来的手工焊35台提升到55台、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2023年,他获得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国赛决赛机电设备维修项目三等奖。
刘玉明 江汽集团钇威汽车科技公司整车研究院试制部业务组长、工程师
十三年如一日,刘玉明扎根在新能源汽车研发一线,承担了江淮新能源乘用车九代技术四代产品和全球首款纯电平台DI平台的试制验证工作。
他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电动车的车身改装方法,并带领试制团队手工打造了 10 台 mule 车,节约开发费用5000万元。他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试制阶段过程管控文件,通过对整车零部件状态、整车装配性等8类项目高水准、多维度验证,规避问题于研发试制阶段,确保产品开发成熟。
他还多次带领团队解决整车异响问题,依据整车试制标准从外饰、前舱、动态等6个方面建立动静态检查标准。工作过程中,他基于岗位共申请各类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李爱民 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国)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自 1997 年入职中鼎,李爱民一直从事产品和模具设计、指导工作,经手橡胶模具万余副。
他先后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科技成果7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他编写中鼎模具设计制造手册,主导开发了中鼎模具快速设计系统,提高了模具设计速度和准确率,提高了公司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工作期间,他先后培养了技术人员五十余人,其中冯雷等 6 人已成长为中鼎各分公司技术负责人。他目前仍带领六个技术攻关小组,开展高端橡胶零部件的研发工作。
2019 年,他被安徽大学化工学院聘请为本科和研究生兼职指导老师;2022 年被聘为铜陵学院中鼎卓越班授课老师,培养模具设计后备人才。
杜文昌 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剪切组副组长、高级工
作为一线工人,杜文昌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023年,杜文昌在河北省装备制造和冶金工会、保变电气工会联合举办的职工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了叠铁工决赛第一名,被授予“技术能手”称号。他注重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认真履行质量控制、现场管理和安全生产等职责,不断提高铁芯质量,以确保生产安全高效。2023年,他带领的班组,其产品一次送检合格率达100%。
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在每台产品生产加工前,他都认真核对现场余料、尾料和废弃片料的统计,以减少整卷硅钢片的投入,减少余料的产生。他积极思考工作中的不足,在现场管理、安全保障、质量提升、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等方面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2023 年,他提出实施型改善提案31条。(李大伟 本报记者 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