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西县城,有一个家喻户晓的职工文化活动阵地——肥西县工人文化宫。有的职工在这里聆听过劳模先进深入浅出的理论宣讲,有的职工在这里参观过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历史展览,有的职工在这里参加过内容丰富的职工夜校培训,还有的职工常年在这里健身锻炼……今年暑假,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的暑期爱心托管班也在这里开班了。
近年来,肥西县总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精心培育“惠工乐学”工人文化品牌,做到有阵地、有资源、有项目、有成效,努力打造深受职工群众喜爱的“思想教育阵地、文化生活乐园、技能培育学校、维权服务娘家”。
聚焦“有阵地”让品牌“红”起来
在肥西县,凡是听过“劳动者之声”宣讲团宣讲的职工群众,都感到收获颇丰。曾聆听过宣讲的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张月说:“通过聆听宣讲,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坚定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据悉,肥西县总工会建立以工人文化宫为首要载体的职工文化阵地体系,开设工运历史展馆,吸引近 6000人次参观学习,打造“劳动者之声”理论宣讲基地,构建“劳动者之声”宣讲团“1+4+3”新模式,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宣讲活动 50 余场次,受众职工 3 万余人次;开展“月享悦读”特色读书活动 380 余场次,惠及职工 2.6 万人次,推动职工精神文化阵地从“转得动”到“转得好”。
聚焦“有资源”让品牌“实”起来
日前,“五一学堂”进夜校 “工”享充电好时光——肥西县总工会“五一学堂”暨职工夜校培训班在县工人文化宫举办。此次培训内容包括中国舞、古筝、瑜伽、视频剪辑等6门课程,吸引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120人参加。
记者了解到,肥西县总工会按照常规、节日、文化娱乐、职工培训、健身锻炼、体育赛事等项目类别,推出“标配+点单”的订单式服务,让广大职工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引进社会文化艺术体育团体,为职工提供专业化的“文康体”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年均开展瑜伽、舞蹈、乐器、烘焙、美术、书法等培训活动200 余场次,参与职工近万人次,真正让服务更“接地气”、资源更“冒热气”、工会更“聚人气”。
聚焦“有项目”让品牌“活”起来
为迎接第29个世界读书日,今年4月21日,一场以“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在肥西县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举行。活动邀请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合肥市文联副主席、合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晖分享他的新作《箸代笔》。王晖与参加活动的职工就《箸代笔》阅读进行了交流互动。同时,对大家提出的如何读书、如何提高文字表达水平等问题,予以了解答,参加活动的职工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据了解,肥西县总工会加强部门协作,推动职工活动、教育培训有机组合,会同十多个职能部门,联合开展服务项目20余项。创新合作方式,与皖新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共同运营职工书屋,打造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与新华书店“共享”模式,打造为职工赋能的“学校和乐园”,让惠工力度最大、惠工效果最好。
聚焦“有成效”让品牌“燃”起来
肥西县总工会依托工人文化宫设立“工匠学院”教学点,为职工提供理论和实操综合培训服务,命名首届肥西工匠 18 人,助力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挂牌运营“法院+工会”“工会+人社”劳动争议诉裁调对接工作室,建立涵盖预防预警、联合调解、法律援助、仲裁审理等闭环法律维权服务,累计接待职工法律咨询400余人次,承接劳动争议诉前委派调解案件 307 起,帮助追讨工伤赔偿 370 余万元。
肥西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围绕“职工有所需、工会有所应”,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依托工人文化宫服务职工阵地,积极打造具有“工”字特色的职工文化服务品牌,努力满足全县职工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文化生活需求,推动职工文化繁荣发展,让工人文化宫成为全县广大职工成长发展的“充电站”“服务站”和“交友站”。(本报记者 蒋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