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军营比作一所学校,那么新兵连就是“学前班”。将一名社会青年培养训练成一名合格的军人,是新兵连的责任与使命。
那年我24岁,当排长仅一年后,被“破格提拔”到新兵连任代理指导员。我们租住在离营区不远的一个军工企业车间里。那里位于长江北岸,四面环山,山上灌木丛生,鸟语花香,泉水淙淙,周边没有居民,是天然的新兵训练营地。
新兵连的班排长都是从老兵中挑选的优秀骨干,只有我和连长是干部身份。和我搭档的连长是12连副连长储建国,比我早入伍三年,来自河南。我们十几个人提前两天到达那个军工企业,熟悉环境,打扫卫生,准备粮草,迎接新战友的到来。
不到一周,来自湖北、陕西、四川等地的120多名新兵陆续到达,一支满编的新兵连队正式组成,我这个指导员也正式“走马上任”。
万事开头难,带兵也不易。一百多名血气方刚的青年在这偏僻荒凉的山沟里进行封闭训练,几乎与外界隔绝,其中不乏有些调皮捣蛋的,像被束缚的野马,那种无奈的表情、不适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我们这支十几人带兵团队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思想政治教育、条令条例学习和队列训练是新兵连的三大主要课目。一般来说是半天训练、半天学习,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我和连长虽是第一次合作,但配合融洽,他负责训练和管理,我负责教育和后勤保障。清晨,我们迎着第一缕阳光,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嘹亮的口号,沿着盘山公路出早操;夜晚,我们披着朦胧的月光,列队晚点名,讲评一天的学习和训练,分享军营生活的收获。
作为指导员,我的主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新兵们提高政治素质,从思想上、心理上渡过从军第一关。入伍前我曾当过半年代课老师,因此沟通协调能力还不错。我白天除了跟班训练,就是组织学习、开展谈心活动,摸清新兵的思想脉搏。晚上,我经常加班加点备课,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电脑,全凭手写脑记,勤学苦练,夙兴夜寐。
实弹射击、手榴弹投掷是新兵连训练风险最大的科目,尤其是投实弹,拉环一拉,一股白色的烟雾从木柄尾部“嗖嗖”地冒了出来,有些新兵紧张得手脚发软,一不小心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反复勘察现场,精心构筑工事,准备应急预案。作为指导员,我要求大家熟知要领,沉着冷静,多加练习,并主动要求与连长一起靠前指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新兵们成功地通过了这项考验。
训练之余,我们还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丰富新兵的业余文化生活。办黑板报,交流训练体会,表扬好人好事;教唱军歌,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是一个兵》《打靶归来》《战友之歌》等;打篮球、踢足球、下棋、拔河……你可别小瞧,我们这个新兵连有会唱会拉会演小品的,也有会写会画会打球的,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新兵连训练强度高,营养也必须跟上。当时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一个人一天的生活费才几角钱,我和炊事班的战友们反复琢磨,精打细算,精心拟定每日食谱。北方的新兵一周不吃面食就像霜打的茄子,有的一顿能吃 20 多个包子,即便是这样,我们还是按时足量供应,以保证他们的训练状态。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一眨眼就过去了,看着新兵们经过严格训练和教育后通过考核,成为合格的军人,精神抖擞地被分到各个连队时,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