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阜阳市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聚焦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建设优质均衡的区域性医疗卫生强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强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持续推动提升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全市三级医疗机构达到 18 家(其中三甲医院 7 家),居全省第二位,每县至少拥有一家三级医院。获批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省级中医医疗中心、省级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各 1 个。“十四五”期间获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 个、国家级中医优势专科 5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18 个、省级中医优势(特色)专科 7 个。现有 2 名省“特支计划”人才、13 名省“江淮名医”、11 名省“卫生健康杰出人才”、90 名“颍淮名医”,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逾 4700 人。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 2022 年绩效考核综合医院排名中,阜阳市人民医院位居省内地市级医院第 1 名,连续五年指标等级 A 级;太和县中医院是全省唯一一个考核等级为 A 级的县级医院。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探索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采用跨学科联合诊断方式为疑难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综合诊疗,让患者不再为专家“跑断腿”;试点“预住院”模式,在床位紧张的情况下,对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先在门诊进行术前检查检验,再入院进行手术,所有费用都以住院费用进行报销,既能缩短住院时间,又能减少住院费用;在 8 家公立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护理服务,避免患者来回奔波和亲属陪诊误工;各级医院积极改造门诊挂号系统,建立完善患者复诊诊疗系统,开通“复诊号”,实现同病同诊挂号费、诊察费“三日免”。
深化DIP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DIP支付方式是通过区域预算与病种分值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并依据这个标准向医院进行医保付费,如果实际费用超出这个支付标准,超出部分由医院自身承担,结余则作为医院收益,促使医院主动控费,节省医保基金,同时让老百姓看病少花钱。2020 年年底,该市启动国家级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把有住院服务的296家定点医疗机构(除 6 家精神专科医院外)的 5171 组病种均纳入 DIP 付费,构建以DIP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新机制。建立评价与争议处理机制,对极端异常病例进行特例单议,并根据单议结果进行支付。对医疗新技术等特殊项目,实行主诊断+医疗新技术项目A+B付费,支持新技术应用。做好同中医药医保支付政策的衔接,遴选8个中医优势病种及36个西医诊断病组,赋予同病种同等分值,进行同病同效同价支付。通过 DIP 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参保患者就医负担得到减轻,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更加精细。
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减轻群众就医购药负担。药品、耗材价格虚高是造成“看病贵”的重要原因,加重了老百姓的医疗负担,社会反映强烈。通过对药品、耗材实行集中带量采购,压缩流通环节不合理费用,从而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以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结果为例,药品平均降价58%,单品降价最大幅度达95%。该市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省级和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已先后落地执行集采中选药品 16 个批次 500 多个品种、集采中选高值医用耗材20 个批次 37 大类、集采中选临床检验试剂 2 个批次 7 大类。在全市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取消药品销售加成,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一律按进价销售,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促进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医共体中心药房,实现医共体内用药范围、网上采购、集中配送、药款支付、药学服务“五统一”,不断扩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按需配备药品,各乡镇卫生院配备药品品规数(不含中药饮片)均不少于250种,各村卫生室均不少于80种,推动解决基层药品供应不足、不稳定等问题,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用药需求。
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见效,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进市外优质医疗资源,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医疗卫生机构现开展合作127项,建设名医工作室 45 个,推出 34 期“家门口”看名医活动,累计邀请 1326名市外知名专家来阜,接诊2.17万人次,开展手术767台次,让群众“近”享优质医疗资源。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2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5个,覆盖所有乡镇、街道。推动牵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传、帮、带,不断提升成员单位管理和服务能力,23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1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社区医院评估,100%的村卫生室完成新一轮标准化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在DIP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调整优化96个基层病种,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同病同分值付费,不受定点医疗机构等级系数调节,充分发挥医保基金杠杆作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日间病床按病种付费试点、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试点,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以及中医优势病种和适宜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阜南县以肿瘤疾病为先导,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团队共同开展入户访视,分类建档管理,加强医保政策和县域诊疗能力宣传,引导 327名患者返回县内治疗。
(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