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8-1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人才夜市”促就业逛街也能找工作

    摘要:合肥市庐江县创新招才引才方式,探索跳出传统招聘会模式,依托当下时兴的“夜市经济”,创新举办“人才夜市”招聘会,让企业“摆地摊”亮岗位,求职者“逛夜市”找工作,为求职者求职、用人单位求贤搭建全新平台,更

  • 金海涛:小草莓“种”出创业大梦想

    摘要: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从单一种植到种销一体化,从个体经营到抱团发展……13年来,他坚持苦干实干,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他就是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张月村返乡创业新农人金海涛。“你们看,这里就是我培育的草莓生产

  • 职业技能大比武青年工匠秀绝活

    摘要:8月9日,芜湖市繁昌区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内,参赛选手正在参加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赛项的实操比赛。据悉,8月8日至8月10日,由安徽省总工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主办的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安徽省选

  • “警宝暑托班”安心又暖心

    摘要:“看到孩子顺利进入警宝班,我现在上班又安心又暖心。”8月8日,马鞍山市和县公安局民警冯庆庆欣喜地说。为进一步做好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巡查宣防期间从优待警工作,解决民警辅警照顾子女的后顾之忧,马鞍山市和

  • 让职工心中有本“明白账”

    摘要:“全厂各单位能够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环节都全部公开到位、记录在案,让职工清楚、满意。”日前,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淮北选煤厂对上半年厂务公开管理工作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海涛:小草莓“种”出创业大梦想

   期次:第8393期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从单一种植到种销一体化,从个体经营到抱团发展……13 年来,他坚持苦干实干,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他就是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张月村返乡创业新农人金海涛。

“你们看,这里就是我培育的草莓生产苗,到9月份就可以移栽了。”盛夏时节,地处汇口镇张月村虞墩组的草莓种植基地生机勃勃,露天培育的草莓苗翠绿欲滴,长势喜人。一身朴素打扮的金海涛穿梭其间,忙着抗旱、除草和防治病害。

四十岁出头的金海涛,做过工厂流水线工人,也做过路边小摊贩。2011 年,他在浙江宁波奉化区流转14亩耕地种植西 瓜 ,开 始 了 他 的 第 一 次 创业。但是令金海涛失望的是,他种的西瓜因为行情不好,亏得一塌糊涂。就在他为今后的事业发愁时,一个刚去世不久的朋友的妻子找到他,其丈夫生前建了两个草莓大棚,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手,希望他能接手。想到草莓在当地形成了很大的产业链,加之有着广阔的市场销售“钱景”,他答应下来。当年他便投资5万元在两个大棚里种满了草莓,可因为不懂技术,不仅没赚到钱,反而亏掉了1.8万元。

“如果当时我在困境面前退缩了,也就不会有今天发展起来的种销一体化经营模式。”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金海涛无比感慨地说。痛定思痛,2012年,金海涛聘请当地专业人士管理草莓,并将草莓的种植面积扩大到5 亩。草莓种植终于获得成功,平均亩产值达到 4.2 万元。他再接再厉,第二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0亩,并提前对销售市场作了调查,发现原有的销售渠道根本解决不了草莓的销售问题。于是,他四处寻找销售合作伙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宁波市一家大型超市同他签下合作协议,当年出产的10.3万斤草莓被其销售一空,净利润60万元。

在草莓事业的发展道路上,金海涛没有就此止步,他又将草莓的种植面积扩大到 60 亩,并主动同落户宁波的其他国内知名连锁超市洽谈供销合作事宜,以及与当地草莓种植大户签订长期收购订单,进一步做大做强“草莓经济”。此外,他通过向书本和同行学习,成功掌握了草莓生产苗的培育技术以及草莓的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技术,并利用掌握的技术走出了一条草莓自繁自种自销的产业发展之路。

“想到自己掌握的技术和销售渠道,又想到宿松老家肥沃的土地资源和充沛的水源,我返乡创业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面对采访,金海涛道出了当年返乡创业的点点滴滴。

2020年,胸怀梦想的金海涛,安顿好外面的事业,毅然回到宿松,创办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并在汇口镇张月村兴建了占地50亩的草莓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带领群众抱团发展草莓种植产业,并同叮咚卖菜、美团、多多卖菜等7家线上平台建立长期供销合作伙伴关系,开拓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扩大草莓在市场上的销售份额,带动家乡更多农户种植草莓。

“金社长负责提供生产苗、管理技术,还负责包回收产品,让我这个门外汉大大增加了种植草莓的信心。”2023 年,复兴镇梁公村农民程健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金海涛的帮助下,种植了3亩地的草莓,没成想取得3万元的纯收入。今年3月,程健把草莓大棚的建设面积扩大到了 16 亩。金海涛帮助群众致富的消息,由此传遍了十里八乡。今年6月,金海涛又帮助该县隘口乡两个村集体完善了草莓种植大棚的建设,并为他们培育了优质的草莓生产苗。

“要想做好草莓产业,就必须坚持以超前的思维、匠心的态度去对待它。”金海涛说,为了满足市场需要,降低运输带来的风险,他在家乡选择培育“红颜”品种的草莓生产苗,这类品种的草莓果实不仅口感好、果型好,而且硬度好、耐运输,今年已培育出 45 万株。下一步,通过带动更多农户种植草莓,力争将草莓种植总面积扩大到1000亩。从个人种植5亩,发展到抱团种植400余亩;从亏本种植,发展到高收益种植。如今,合作社年销售草莓超过100万斤,使一大批农户通过种植草莓实现家庭增收致富,也帮助金海涛实现了创业的“大梦想”。

(孙春旺)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