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8-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太平山房:古学馆里的红色记忆

    摘要:在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所村村的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一座具有浓郁徽派风格的古建筑——太平山房,寓意太平祥和、国泰民安。它始建于明朝,曾是江南宗祠(陈氏公堂),后在清乾隆年间改为学馆兴办义学,成就无数学子读书

  • 为职工子女打造多彩假期

    摘要:8月17日,教练在教孩子们羽毛球发球技巧。国网含山县供电公司工会利用暑期开展“皖美成长悦享未来”活动,为职工子女提供羽毛球、跳绳、绘画等兴趣课程,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李昌兵/摄

  • 运动燃激情职工展风采

    摘要:近日,安徽省第五届职工运动会省建设建材工会乒乓球、中国象棋选拔赛成功举办,赛事得到了系统内各单位职工的积极响应。乒乓球选拔赛设青年男子组、女子组和中年男子组、女子组,经过比拼,每组选拔出4名选手参加安

  • 国内外武术爱好者“论剑”黄山

    摘要:本报讯8月17日,黄山建投杯·第五届黄山论剑国际武术大赛在黄山市体育馆开幕。本届大赛以“以武会友论剑黄山”为主题,设规定项目、传统项目、对练项目、集体项目4个大项。其中,规定项目分长拳类、南拳类、太极

  • 《永远的花鼓不变的灯》汇报演出亮相怀远

    摘要:本报讯近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永远的花鼓不变的灯》汇报演出在怀远县文化馆榴花剧院举行。演出分为“乡音回荡”“守正创新”“薪火相传”三个篇章,舞蹈《淮河印象》拉开演出帷幕。花

  • 巴黎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访港行程确定

    摘要:新华社香港8月18日电(记者王子江)香港特区政府18日宣布,巴黎奥运会中国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将于8月29日至31日访问香港,并将参加大汇演综艺节目和运动项目示范活动。据介绍,代表团抵港后,将出席由香港

  • 话剧《炉火照天地》闪亮北京舞台

    摘要:本报讯日前,“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之一、安徽首部工业题材话剧《炉火照天地》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精彩上演。此次展演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主办,围绕庆祝中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平山房:古学馆里的红色记忆

   期次:第8397期   

在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所村村的青山绿水间,坐落着一座具有浓郁徽派风格的古建筑——太平山房,寓意太平祥和、国泰民安。它始建于明朝,曾是江南宗祠(陈氏公堂),后在清乾隆年间改为学馆兴办义学,成就无数学子读书报国梦想。

历经600多年沧桑巨变,时间并没有让这座古建筑褪去多少光彩,那巍峨耸拔的随墙门坊、坚实厚重的梁架结构、栩栩如生的砖塑浮雕,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和气派。2013 年,太平山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革命年代,这所积淀厚重的学馆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记忆。1934 年 12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团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时,曾在所村村驻扎过,指挥部就设在太平山房。

“方志敏带领着队伍向原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柯村革命根据地进发,国民党反动派派出部队围追堵截,在青阳与太平交界的泥田岭设伏,妄图消灭红军。”走进太平山房,所村村委会干部孙双双通过一幅幅资料图片,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方志敏的革命事迹。“方志敏得知情报后,决定将计就计,智袭泥田岭。”

方志敏安排一名红军女侦察员乔装成当地一富家小姐坐在轿子里,又派出十几名红军扮成轿夫,抬着轿子径直上了泥田岭,以“躲避红军、投奔亲戚”为由,骗过了国民党守军,获取到他们部署情况。下岭后,女侦察员设法将情报告知了指挥员,方志敏安排先头部队化装成“逃跑”的地主劣绅,坐着轿子、背着东西,“慌慌张张”地来到泥田岭。国民党士兵还没来得及盘问,大家突然一起掏出短枪,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经过激烈战斗,红军俘获国民党士兵28人,缴获枪支20多支,成功粉碎敌人计划。随后,方志敏率领红军队伍进入青阳县陵阳镇所村村,在太平山房驻扎下来。然而,当时陵阳百姓对红军并不了解,一些村民甚至因为害怕,躲进了深山老林里。为了打消百姓顾虑,方志敏向大家宣传革命思想,并命令红军战士不要打扰当地百姓。红十军团指挥员在太平山房内开会、办公,红军战士在太平山房旁靠墙而睡。老百姓看到红军战士军纪严明、不惊扰百姓,也就放下了戒心。

虽然方志敏和红十军团在陵阳镇停留的时间不长,但他们还是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对当地地主恶霸、土豪劣绅进行了严厉打击,并将他们的钱财和粮食分给了贫苦百姓,群众无不拍手称快。“当时群众还自编了民谣,如‘打倒土豪分田地,气死地主和劣绅’‘保甲长,颈子痒;红军到,头要掉’等,有些传唱至今。”孙双双说。

红军开拔前,方志敏还决定留下一个班,共11名战士和11杆枪,帮助当地党组织建立革命武装,在陵阳镇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当地共产党员宁坤山带领下,这支红军游击队活跃在青阳、贵池、石台、太平一带,打土豪、杀劣绅,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为纪念方志敏及红十军团在陵阳和太平山房的革命事迹,青阳县委、县政府 2010 年在太平山房前竖立纪念碑,告诉后人勿忘先辈的牺牲和付出。

进入新时代,昔日的烽火岁月早已换来今天和谐安宁的幸福生活,太平山房也再次“转型”,承担起了新的使命。“太平山房是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我们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深度挖掘蕴含其中的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努力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青阳县博物馆馆员郝俊表示。

近年来,青阳县及陵阳镇相继出台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传统村落规划,坚持“修缮+活化”思路整体推进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积极盘活村内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如今的太平山房,已经成为青阳县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安徽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每年吸引近3万人次前来参观打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英雄事迹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当下、接续奋斗。”市民谢聪说。

站在太平山房正门前,抬头仰望,门坊上写有“积善流芳”四字的牌匾非常醒目。它曾见证先人兴办义学、有教无类的教育情愫,革命先辈舍生忘死、一心为民的革命情怀,也必将见证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韩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