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30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粮食总产连续 7 年站稳800 亿斤台阶,2023 年粮食总产达 830.16 亿斤,实现“二十连丰”。今年夏粮总产 351.86 亿斤、居全国第 3位、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1-7月份,我省肉蛋奶总产504.5万吨、水产品产量 143.3 万吨、蔬菜产量 1960.3 万吨,“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截至7月底,新建高标准农田140.2万亩,累计建成6396.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6.9%。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1位,全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1-7月份,全省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2.4万户34.6万人,风险消除率 6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 个百分点。推深做实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专项行动,目前全省有帮扶产业项目 2.57 万个。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业194.8万人。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兴村”项目3.1万个。
聚焦“产业振兴”,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达到新水平。坚持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不断深化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实施“千万工程”,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2023 年启动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构建了“1+6+20”的政策体系,省财政每年投入30亿元,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截至目前,已建和在建精品示范村 411 个,其中今年新建 211 个;已建和在建省级中心村9083个,其中今年新建850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环卫市场化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1.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5.8%,较“十三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全 面 深 化 农 村 改 革取得新突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省家庭农场突破 32 万个、居全国第 1 位,农民合作社11.5 万 个 、居 全 国 第 4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上 半 年 ,全 省 农 民 收 入12174 元、居全国第 11 位。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截至 2023 年底,全省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102.7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64万元、同比增长37.9%。
据悉,我省在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中,将积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挖掘粮食产能增长潜力。到2035年,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 0.5 个等级以上;到 2035 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 98.5%以上,实现主导品种两次更新换代;到203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95%,机收损失率控制在 2%以下;到2035 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粮食单产水平、劳动生产率等重点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到2035年,发展粮食生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50亩以上种粮大户18万个,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12万个、合作社4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3.5万个。
(本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