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坐落在江淮分水岭上的龙门寺水库边,应 该 也 算 是 水 乡 人 家吧。离家久了,常常会怀念儿时在水库边的生活,那些清晰得如同湖中的碧水、村边的绿树、山野的蓝天一样的记忆,突然就鲜活起来。
印象最深的是故乡的那条土路。20 年前,它是进出村子的唯一通道,晴天时会有尘土飞扬,雨天时满路泥泞,让人感觉总也走不到头。记得有一次生病,赶上大雨瓢泼,半夜时我发起了高烧,村里没有医生,看病要到很远的乡镇卫生院。父亲不在家,母亲不得不背着我往卫生院赶。路泥泞得迈不动步子,母亲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鞋子走掉了,就从泥水里拽出来拎在手里赤着脚走,就这么赶到了 20 多里外的卫生院。等我从高烧中清醒过来,发现母亲全身湿透,满是泥泞。那一刻,我的心里对那条土路充满了怨恨。
后来,我和妹妹都上学了。在乡亲们期盼的目光里,那条土路被拓宽,变成了砂石路。放学时,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偶尔会骑着自行车接送我们。妹妹坐在车的前面,我坐在车的后面,一路上有说有笑。快到家门口时,看到母亲招着手,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就知道,家里的饭桌上已经摆上了丰盛的美餐。那时候,家乡的那条砂石路上充满了温馨的回忆。
现在,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那条路已变成平坦的沥青路了。就像乡村的经脉一样,连接着乡镇,连接着高速公路和外面的世界。一些种植大户在龙门寺水库周边种植了千亩果园,水库成了网红打卡地,家乡的这条路也成了网红路。
每逢节假日,我会陪着父母一起回老家。听着他们回忆当年苦乐参半的生活,那些往昔的记忆不经意间再次回到眼前。蓦然发现,故乡的那条路不仅承载了儿时的足迹和梦想,也承载着我们对故乡的牵挂和思念。它满载着希望和力量,通向前方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