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9-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着力推进市场监管领域保障公平竞争七项改革

    摘要:本报讯近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合肥召开。会议明确,下半年,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强化质量支撑、标准引领,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强化“三品一特”监管

  • 表达祝福谢师恩

    摘要:今日是教师节。此前,淮北市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节主题活动。图为9月9日,泉山路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制作手工贺卡、诗朗诵等方式,向辛勤付出的老师献上美好的祝福,表达感恩之情。万善朝/摄

  • 马鞍山从“你向我证明”迈入“我为你证明”

    摘要:本报讯近期,马鞍山市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证明多、出具难、多头跑”等问题,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其中,马鞍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马鞍山中心”)作为该市首批首家试

  • 劳模工匠进校园讲授开学第一课

    摘要:本报讯9月6日上午9时,安徽省技工院校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活动在蚌埠技师学院举办。该学院师生代表在现场参加活动,全省90多所技工院校、8万余名师生同步收看网络直播,网络直播累计点击量创历年新高

  • 省总领导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摘要:本报讯日前,在省农林水利气象产业工会举办的工会干部培训班上,省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曾传发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来自全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监狱系统和部分非公企业的近80名工

  • 卫生站上岸,孤舟村医变身家庭医生

    摘要:从沙里提起船锚,拿起竹竿将船撑离岸边,调整好船头方向,余家军麻利地穿上救生衣钻进驾驶室,“突突突”地发动机器。轰隆的马达声打破了偏僻山村的宁静。六安市金寨县齐山村坐落在洪甸水库中,四面环水犹如孤岛。作

  •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举行

    摘要:新华社9月8日电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8日在广州举行。9日至15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由中央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人一舟坚守25年,余家军为200多位村民送医问诊

卫生站上岸,孤舟村医变身家庭医生

   期次:第8412期   

从沙里提起船锚,拿起竹竿将船撑离岸边,调整好船头方向,余家军麻利地穿上救生衣钻进驾驶室,“突突突”地发动机器。轰隆的马达声打破了偏僻山村的宁静。

六安市金寨县齐山村坐落在洪甸水库中,四面环水犹如孤岛。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25 年来,余家军撑船行医,随时出诊,足迹踏遍岛上 70 余户村民的家,守护着 200 多人的健康,手机号码成为水库村民的专属“120”。

25年,4条船

8 月 27 日,出门一上午,余家军的手机响个不停。他从县城开车返回,由大路转小路再转山路,约一个小时后,开到一户邻近水库的人家门口,将车贴着门前场地外沿停稳当。余家军的船就停在这里,接下来还要转水路。

“这条路线是我摸索出来最适合的一条。”由于村里交通不便,余家军行医多走水路,车船都停在这里,既方便他去镇上和县里拿药品办事,又能顺路看望一些村民。而他如今驾驶的小型家用铁皮船,已经是他的第 4条船。

2000 年,余家军从卫校毕业后,为了患病的父亲临终前一句“岛上缺医少药,你留下来”的嘱托,回到了乡里当村医,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宽广无边的水库。

“最开始我就是划着小木船去给人看病,对岸看着不远,真划起来也要花几十分钟。”一开始,每出诊一次,余家军的手就被船桨磨破一次,但他心里更着急,怕耽误村民病情。好在村民们都体谅他的不容易,热心地给满头大汗、浑身湿透的余家军倒茶,让他先歇歇。

划着小木船出诊几年下来,余家军没有耽误过任何一起病情,也没有因为看病的事和村民发生过任何不快。后来,他又换了一艘加装了发动机的木船,来去行医更省事。

解决了行医路上的“速度焦虑”,还要应对恶劣天气。有一次,余家军驾船去给人看病,忽然间风吹水起,望着无边无沿的水面泛起波涛阵阵,他第一次感到有点晕船,“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敢动也不敢停。”夜晚行船时,也只有那一座座黑黢黢、轮廓模糊的山充当坐标。

风雨雪雾、磕着碰着、摔倒擦伤,这样的情况不计其数。余家军的船也陪伴着他经历风雨,先后用过的4条船,都被他保存下来,承载着他25年的行医时光。

漂浮在水面的卫生站

停船靠岸,拾级而上,眼前便是二层小楼的齐山村卫生站:大厅干净明亮,焕然一新,空调电脑、医疗设备一应俱全。

就在不远处,曾经的卫生站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有风吹过便轻轻漂动。

2000 年,余家军将一条渔船进行改造,正式建立水面上的卫生站:水面铺设浮板,稍微扩大一些面积,再用木板隔出房间,一间用于一家4口居住,剩下的6间被用作急诊室、病房和仓库。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就是余家军的家。

彼时生活的窘迫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余家军每次出诊的费用是 15 元,包括燃油费、出诊费等,可他从来没向村民们提过。“村里的留守老人有什么钱呢,生活都不富裕。有就给,没有也就欠着。”每次话到嘴边,又被他咽了下去。

拮据和琐碎并没有让他灰心,只是每次想到家人,余家军觉得有些亏欠。卫生站建好后,为了照料他的生活,妻子吴起娇带着孩子也住了过来。看着儿子在摇晃的船屋里做功课,妻子在浮板尽头搭笼子养鸡鸭,余家军的内心也很犹豫。

“去大城市找份工作,收入怎么也比在村里强。”这个念头余家军不是没有过。有一次,一位在扬州办厂的亲戚打电话找他过去帮忙,每月收入远超当医生的工资,余家军心动了。村民听说他要走,都赶来打听消息,小小的卫生室里挤满了人,有人出言挽留,有人送来鱼肉,有人偷偷抹泪。看着乡亲们一张张不舍而熟悉的脸,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来,再也没有动摇过。

余家军坦言,自己坚守小岛这么多年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岛上就他一个医生,他要是走了,邻里乡亲怎么办呢?”“他也很不容易……”有时妻子怪他,有时又心疼他,而更多时候,是帮他。每每夜里驾船出诊,余家军在驾驶舱操作,吴起娇拎着手电筒站在船头打光。黑夜之中,茫茫水面,这艘行医小船借着一点微光、带一点微光,缓缓向村里驶去。

积极深造守护群众健康

“我的手机 24 小时开机,只要有人打电话,我就开船出诊。大家都喊我军子,他们说,‘军子来了,我的病都能好三分’。”8 月 22 日,当选为 2024 年“最美医生”的余家军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这样介绍自己。他说,只要岛上有一个居民,他就会坚守在那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大年三十晚上,一位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人需要导尿,余家军从团圆的饭桌上离开,驾船来到老人家中帮助处理;正月在亲戚家拜年,午饭刚刚上桌,余家军接到电话,一位老人被落下的枯枝砸到脑袋,他火速赶去救援;一位村民在凌晨突发急症,余家军前去诊治时,在昏暗的山路上一脚踏空,连人带药箱掉进几米深的大沟里,身上多处擦伤……为了方便村民找他,他的手机号码已经成了水库村民的专属“120”,这也意味着他随时需要出诊。

2019 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原本漂浮在水面的卫生站上岸了。近年来,金寨县各级党委、政府为余家军解决了种种困难,解除他行医的后顾之忧: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了余家军的收入;同时,为他的卫生站配备了各类远程医疗设备,让村里的病人能够在家门口直接向上海等地的大医院的医生问诊。

随着金寨县紧密型医共体的发展,金寨的医疗条件也大幅改善,现在余家军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慢性病的管理上,他成为村民们签约的家庭医生。谁有哪些病史、谁的病情不能耽搁、什么时候该打电话提醒吃药,他心里有一本明白账。

“现在政府还开展了各类培训活动,提升我们村医的业务能力。从 2023 年开始,我都会积极外出进行深造,只有医术进步了,才能让咱们村的村民们更加健康。”余家军说。(陈华 施院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