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和力量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科学阐明了基层党组织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和定位。高校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其立身之本和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的基本依托和基础力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发挥其地位和作用就必须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基层建设,注重强基固本,充分激发党建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党的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进而更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
以“三个持续”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这充分厘清了理论武装与思想建设两者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全党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就必须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等,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拓展学习成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特别是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领域的重要论述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坚持不懈将党的最新理论与育人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持续提升政治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明确启示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找准坐标、明确定位、锚定靶心,要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做到对党绝对忠诚。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就必须认清“政治三力”不仅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更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站在政治高度上谋划工作,自觉主动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教育工作方针,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实践中,全方位全过程做好“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将全面提升政治能力充分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上,具体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和行为举止上。
持续打造过硬作风。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这表明在新征程上,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通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就必须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持续正风肃纪,坚持严字当头,拧紧纪律“总阀门”,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和党风党纪以及廉政警示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通过以案为鉴、以案促改,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高度政治自觉,坚决筑牢拒腐防变的底线防线。
以“三个推动”为突破点,进一步夯实战斗堡垒
推动基层基础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党的基层基础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党完成执政使命、巩固执政地位、坚实执政基础的新要求、新共识。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首先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巩固加强基层党组织覆盖,有效破解基层党组织虚化、软化、边缘化等问题。要选齐配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树立注重业绩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建立党务干部激励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工作制度,有序有力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结合“品牌党支部”“四强党支部”创建活动,将基层党支部打造为更坚强有力的新时代战斗堡垒。
推动组织效能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全面工作,要以党的坚强组织体系为支撑才能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就必须围绕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任务和标准,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密切联系师生的原则,不断优化组织功能,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组织效能,有机地将党的基层组织嵌入高校治理体系之中。要根据项目推进、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需要,稳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积极探索将支部建在学科、专业上,有效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好把牢党员发展关口,严格控制总量、优化改善结构、提高发展质量、保障党员发挥作用,加大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力度。要通过深入基层和帮扶慰问,掌握党员干部困难期盼,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对群众的吸引力。
推动重大任务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全新表述,再次凸显了科教兴国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就必须紧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战略以及作出的新部署,对标对表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通过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要始终把加强高校党建放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定位,精准找到党建与业务的连接点、契合点、共鸣点,推动基层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双向互促。要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办学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高校内涵发展和学课建设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以“三个争做”为落脚点,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
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就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就必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做到明辨大是大非不糊涂、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决把讲忠诚作为第一标准、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捍卫党的领导,面对危机要挺身而出、敢于斗争。要永葆清正廉洁本色,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从严修身、用权、律己。
争做党建上的内行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党务干部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在于练就真本领、拿出真功夫,善于在真抓实干中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就必须选齐配强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实践历练,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让更多的党务工作者成为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主动破除思维藩篱、拓宽工作视野,以先进的理念、一流的标准谋划推动党建各项工作。
争做服务上的贴心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高校基层党组织落实上述要求,就必须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好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以诚相待,把维护好发展好全体师生利益作为永恒课题,把践行初心使命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上。要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积极通过“我为师生办实事”等活动,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所需。要坚持原则、弘扬正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对待每位群众,政治上予以关心、工作上予以支持、生活上予以帮助,学会换位思考、善解人意,以真情实意赢得全体师生信赖和认可。(作者单位:宣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