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9-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全面深化医保改革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摘要:本报讯9月23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工作和医疗保障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推动医疗保

  • 《二O二四年安徽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报告(目录)》发布

    摘要:本报讯9月20日下午,在世界制造业大会部省产教融合成果发布暨项目合作对接洽谈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发布《2024年安徽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报告(目录)》。当前,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

  • 生态乡村迎宾客

    摘要:9月22日,六安市金寨县油坊店乡何冲村春山柳遇民宿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近年来,金寨县将发展乡村民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点和有力抓手,借助大别山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推进“一乡一宿”项

  • 融通、开放、普惠:中国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国际观”

    摘要: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时维金秋,巢湖之畔,吹拂着充满机遇与收获的“中国风”。全息投影互动机器人、纯电轿跑、支持图像和视频生成的全球最大视觉模型……20日启幕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从前沿技术到创新

  • 省总工会十五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摘要:本报讯9月23日,省总工会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全总十八届四次主席团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以来全省工会工作,研究部

  • 我国城镇化水平比1949年末提高超55个百分点

    摘要: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国家统计局23日发布的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16%,比1949年末提高55.5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5个百分点。7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通、开放、普惠:中国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的“国际观”

   期次:第8421期   

新华社合肥9月20日电 时维金秋,巢湖之畔,吹拂着充满机遇与收获的“中国风”。

全息投影互动机器人、纯电轿跑、支持图像和视频生成的全球最大视觉模型……20 日启幕的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从前沿技术到创新生态、从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到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中国智造新场景”与“国际合作新故事”轮番上演。

自2018年首次在安徽合肥举办以来,连续六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促成合作签约项目3600 余个、实际完成投资超 1.5 万亿元人民币。本次大会期间,外宾人数占重要嘉宾数量比重首次超过50%。

“坐拥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优势,中国始终保持开放姿态,展现了联动畅通、开放合作、普惠共赢等为内核的国际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研究员任琳说,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开放指数”下滑之际,这种包容性增长理念为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注入正能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融通向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展示”展馆内,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1+X模块化逆变器,实现行业首创,单模块功率1.1MW,最大支持8台并联,可实现 8.8MW 的子阵灵活配置,吸引一众目光。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产品畅通国内外的关键所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说,继 7月与沙特能源企业 AlGihaz Holding 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以来,又收到不少外商抛来的邀约橄榄枝。

国际展区内,中外融通向新的“牵手”案例比比皆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展板重点展示了与中国中车集团合作研发轨道交通车辆的历程;德国库尔兹集团携手施华洛世奇为中国市场开发的汽车内饰设计在中央展台亮眼夺目……

当前,跨国企业都在寻找增长新引擎。中国以创新为驱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全球经济版图里融汇为新的吸引力。

9月2日,大陆马牌轮胎合肥工厂的乘用车轮胎产量突破1亿条,为其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新助力。从生产线到展台前,“紧跟中国新质生产力”始终是大陆马牌轮胎发展的高频热词。

“从合资到合伙,我们与中国的融合创新的深度广度不断加大。”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陶敏说。

开放合作

今年年初,总部位于美国的高科技公司霍尼韦尔在坚持了 20 多年的集团战略“东方服务东方”的基础上,提出了更精细化的“中国服务中国”。

“中国是全球制造大国,政府坚定地支持实体经济。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积极向好的一面,我们需要全面聚焦于此。”前来参会的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如是看待与中国市场更为紧密的“拥抱”。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企之一,在华近 90 年的霍尼韦尔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获益者。在余锋看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将为跨国公司创造更多机遇红利。

“近期,霍尼韦尔加大投入新能源、造船和氢能等新板块,例如今年与海信家电在制冷剂应用领域达成合作、与禧佑源航空科技集团签署飞行控制系统及相关航电产品分销协议等。”他说。

“下一个中国,还在中国。”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在去年提出的观点,成为越来越多国际投资者的共识。

今年1月到8月,中国新设外资企业近3.7万家,同比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超 5800 亿元人民币。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还是与近十年来引资规模纵向比较,都处于高位水平。特别是,1月到8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较2023年同期提升了1.9个百分点,引资结构持续优化。

磁吸外商的动力,源于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诚意。中国为此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多次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改善,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等。

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言,不管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多么小,它们都渴望与中国接触,因为那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普惠共赢

35 岁的肯尼亚人凯文曾在新年许愿:为家里盖个大房子。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生活会与中国如此密切相关。一年前,这名中肯集团旅游公司的职工承接了车辆分配的管理工作,并因此得到升职加薪。“是非中愈加密切的交流合作给了我梦想成真的机会。”他说。

“集团在肯尼亚从事的国际物流、货代清关、咨询服务等业务,为当地带来了近千个就业岗位。”中肯集团董事长、肯尼亚中华总商会会长卓武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的安徽省新兴产业与跨国公司对接会上告诉记者。

前来赴会的郡长迈塔·吉迪恩·蒙加罗,就职于肯尼亚最大制造业工业园区所在地基利菲郡。为期3天的会议日程被他排得满满当当。

“中国是肯尼亚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大提升了肯尼亚的制造业水平并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迈塔·吉迪恩·蒙加罗相信,“合肥之行”会有新的收获。

中国始终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过去40多年,中国以政府主导、社会帮扶、民众主体、基建先行的方式与全球中低收入国家进行发展经验的分享和产业合作的“你来我往”。

国产新能源汽车奔驰在亚欧大陆、绿色项目与智能研发中心在非洲广泛落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在拉丁美洲拔地而起……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拉紧了互惠互利的经贸纽带,“中国造”点亮了同住地球村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显示,中国制造业进口每增加 10000 美元,世界范围内的就业岗位平均可增加 22.84 个。研究还指出,中国为推进人类工业文明的持续进步作出巨大贡献。(马欣然 汪海月 何曦悦)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