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济古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它位于安徽泾县西南,南连黄山,西邻九华山。始建于唐武德元年,迄今已有 1600 多年历史。查济村原有祠堂庙宇各108 座,现尚有古代建筑 140 余处。其中桥梁 40 余座,祠堂 30座,庙宇4座。祠桥庙装帧得厚重,黛瓦白墙似白纸黑字记载古村的沧桑,使查济村获评第五届全 国 文 明 村 镇 ,入 选 安 徽 省“2019 年第一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
盛夏时,我到查济村游览,置身四面环山的查济村,放眼周围钟秀门、平岭门、巴山门、石门;远眺青山塔、如松塔;感受岑河、许河、石河穿村而过的灵动。
作为青弋江的源头,这里水流潺潺,山如眉黛,好一幅“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画卷!溪水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曲折迂回,绵延数里。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起伏,疏朗有致,炊烟袅袅,小屋恰似眉梢的痣。“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环绕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是对其最好的概括,游客大有“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水”的情怀。
查济还存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多姿多彩的原生态生活。一棵棵古树造型别致,斜伸向河中。澄碧溪水畔,有当地妇女正在浣衣淘洗;有农家女摇舟采摘菱角菜;还有青年人支起画架面对山水创作水彩国画……
踩着历史的痕迹,我首先来到宝公祠欣赏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进门大梁上的两块大浮雕,上刻“狮子滚绣球”,其雕刻之精、气势之雄,实属罕见。几十根一人抱不过来的银杏木大柱及柱下的石磉,更是让人赞叹。石磉直径达一米有余,并伴有各种细致精美的雕刻,可与北京故宫的石磉媲美。柱子周围和梁架木结构上均有各种浮雕、镂空雕,动物、人物、花卉,真是精巧别致。
我还游览了查济祖祠堂,这是个三进的大祠堂,两边墙上分别刻有两个大字:“忠节”,对边墙刻“孝义”。自古忠孝两难全,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母亲在他的背上刻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告诫儿子要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莫为尽孝而分心。祠堂正面墙上还雕刻着六个大字:义仓,义学,义助。义仓就是存放粮食,荒年接济穷人;义学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捐资助学;义助就是对孤寡老人资助,以表对老人的孝敬。
“德公厅屋”“涌清堂”“进士门”等古建筑群,无不雕刻细腻,结构精致。德公厅屋是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巧夺天工。
查济有元、明、清三代古民居 100 余幢,石渠绕村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行走在石桥老街,触摸渐渐褪去的古风,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查济村建筑房屋结构,分别是三进或四进的;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屋内进深和开间都很大,天井呈“一”字形或“四”字形,不仅采光通风良好,而且寓意“肥水不外流,天人相合一”。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古朴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毓秀的山水意境,孕育了 3000 余名的查济人民,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此打卡,以及文学、摄影和美术工作者来此创作。我站在明清古建筑群面前,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由得赞叹祖先创建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勤劳与智慧,回味一抹乡愁的深情和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