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
《决定》将于2024 年11 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实施。据了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制定《决定》是贯彻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促进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机遇的有力保障。我省有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高品质科教资源、高层次人才队伍、领先的战新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制定《决定》,确立未来产业发展原则、突出布局体系、明晰政府职责、强化要素保障,有利于形成未来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悉,《决定》共17条,为我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奠定法治基础。《决定》明确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并存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涉及很多行业领域,立法内容突出加强前瞻性谋划布局和政策引导,《决定》规定:一是明确应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前瞻布局、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分类推进、开放协作的发展原则。二是明确聚焦七大重点领域及方向,以及大科学装置催生的新兴产业。同时要求,根据新技术新趋势进行动态调整、梯次培育。三是引导各地差异化、特色化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推进集聚集群化发展。
《决定》强化对未来产业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建立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体系,是省人民政府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设区的市、有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加强产业发展引导。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明确鼓励支持有关主体和个人参与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决定》突出科技创新对未来产业的推动牵引作用。支持原创技术策源、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协同发力,《决定》规定:一是注重发挥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原创成果供给。二是支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是推动龙头企业创新引领,培育融通发展的未来产业企业梯队。四是推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协同创新,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先后出台《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 年)》《安徽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2023 年,全省技改投资增长25.2%,增速居全国第2位。为增强企业投资信心,提高技术改造积极性,有必要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增强稳定性和预见性。9 月 29 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条例》共四章,31 条,明确了企业技术改造的总体要求和企业技术改造的重点任务。
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进新型工业化,《条例》规定:一是明确支持企业发挥技术改造主体作用,结合实际确定技术改造目标和措施并组织实施。二是技术改造实施应当推进应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技术升级、装备更新、产品迭代和工艺流程改造;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完善企业技术改造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三是技术改造实施应当聚焦消费升级需求开发新产品,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聚焦基础零部件等关键薄弱领域,加快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四是明确政府应当鼓励支持企业在技术改造实施过程中按照产业布局向各类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五是技术改造实施应当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节约集约用地为重要方向,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等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企业应当加强安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改造有毒等生产作业环境,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六是要求企业技术改造使用财政扶持资金的,应当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规定政府应当支持企业在技术改造中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链共性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等。
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安徽省企业技术改造促进条例》,以实际行动迅速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通过立法,将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为有效推动“老树发新芽”提供良好的制度供给和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