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0-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茶机研发忙俏销海内外

    摘要:10月16日,在安庆市岳西县经济开发区一家茶机生产企业车间,工人在生产新型茶机。近年来,安庆市岳西县茶机生产企业不断加大茶叶机械的研发与生产力度,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满足茶农茶企对茶机的各

  • 平天湖风景区:出圈”变“破圈”“爆火”变“长红”

    摘要:今年国庆假期,平天湖风景区“焕新出圈”——“平湖听月”雅集正式开放,日均人流量破万;直升机低空游览项目解锁看水上“天路”新视角,让游客们赏景看展两相宜。自水上“天路”再次火爆出圈以来,平天湖风景区积极

  • 宣城:首批6个“零碳乡村”新鲜出炉

    摘要:本报讯日前,宣城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共同批复,决定授予宣州区溪口镇天竺村、郎溪县姚村镇妙泉村、广德市东亭乡高峰村、宁国市青龙乡龙阁村、泾县丁家桥镇小岭村、绩溪

  • 池州:雨后平天湖风景美如画

    摘要:近日,位于池州市境内的平天湖水清岸绿、生机勃勃,横贯湖中的公路仿佛架在天际,车辆、游客如同行走在云端,如梦如幻。陈移风饶颐/摄

  • 安庆今年培育高素质农民五千三百五十人

    摘要:本报讯近日,2024年安庆市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营管理型)水产养殖专业培训开展,来自各县(市、区)约100人参加。据悉,今年安庆市将培育高素质农民5350人。今年,安庆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行分层分类实

  • 砥砺奋进七十五载创先争优再启新程

    摘要: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数千万江淮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不断战胜各种挑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江淮大地“旧貌换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定不移沿着习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奋进七十五载创先争优再启新程

——新中国成立75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一览

   期次:第8437期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数千万江淮儿女勠力同心、接续奋斗,不断战胜各种挑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江淮大地“旧貌换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新兴动能加快培育,市场需求稳步改善,民生安全保障有力有效,经济发展展现了较强的增长韧性和活力,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经过75年发展,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1952 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 22.9 亿元,1977年达108亿元。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199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2009年突破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跨越 3 个万亿元台阶,2013、2018、2021 年分别突破 2、3 和 4 万亿元。2023 年达 47051 亿元,居全国第11 位,按现价计算,较1952 年翻了11 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6%,其中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0.1%、快于全国 1.2 个百分点。从人均 GDP 看,1952 年为 78 元,2006年、2010年分别突破1万元和2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跨越 5 个万元台阶,2023 年达 76830 元(折合 10903 美元),连续 3 年超 1 万美元,居全国第 13 位,比 1992 年前移16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经济以农业为主,经过75年发展,实现了由“一三二”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1952 年,二、三产业比重不到四分之一,三次产业结构为 75.1:9.9:15.0,2023年调整为7.4:40.1:52.5。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实现由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粮食产量从 1949 年的 127.8 亿斤提高到2023 年的 830.2 亿斤,连续 7 年稳定在 800 亿斤以上,是南方地区唯一粮食净调出省份,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安徽力量。油料、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实现由农产品粗加工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向门类齐全、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加工制造业转变。工业增加值从 1952 年的 1.8 亿元增加到 2023年的140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高于同期GDP增速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 38.7%和49.1%,比2012年提高5.7和14.3个百分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全球 10%的显示面板,全国 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在安徽生产。服务业持续壮大,实现由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为主向金融、科技、信息服务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转变。服务业增加值从1952 年的 3.4 亿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24682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5%。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5%,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分别达2.6%和3.3%,比2015年提高1.2和0.9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安徽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省发展的重要位置,诞生了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 12 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科技大省、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转变。科创投入持续增加。全省研发经费投入从1985 年的2944 万元,到 2021 年首次突破千亿元,2023 年达 1264.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 2.69%、高于全国 0.05 个百分点。2023 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 39 万人,比 2012 年增加 23.4 万人,年均增长 8.7%;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 7.2 万人,占 18.4%,比 2012 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突飞猛进。截至 2023 年底,拥有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4557 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301 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研究中心)15 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13 家,其中国家级 9 家;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498 个,其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9 个;高新技术企业 1.9 万家、居全国第 8 位;科技型中小企业 2.75 万家、居全国第 7 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99 家、居全国第 8 位。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截至 2023 年底,全省累计有效发明专利 17.3万件,是 2011 年的 36.2 倍,居全国第 8 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 2011 年的 0.8 件增加到 28.2 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竞相涌现,“九章三号”实现 255 个光子操纵,刷新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中国科大研究团队成功实现 51 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 403 秒,均刷新世界纪录。创新已经成为安徽最靓名片。

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安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人员从1952 年的 1533.7 万人增加到 2023 年的 3191 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均超过 65 万人,累计达 755 万人。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 113 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21144 元,年均增长 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81 年的 425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47446 元,年均增长 11.9%。生活质量大幅改善。商品供应由数量短缺向供给充裕转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1949 年的 5.1 亿元增加到 2023 年的 23008 亿元,年均增长 12%。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从 2000 年的 0.7 辆增加到 2023 年的 49.7 辆,彩电从 111.5 台增加到 112.1 台,空调从 30.8 台增加到 209.2台,电冰箱从 83.5 台增加到 102.6 台。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从 2013 年的 34.7%下降到 2023 年的 33.5%。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到 2020 年底现行标准下 484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1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00 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和沿淮行蓄洪区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彻底解决。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全。2023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参保人数分别为 1688 万人和 3408 万人,比 2012 年增加904.3 万人和 57.4 万人。全省 26.2 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7.8 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比 2012 年提高 456 元/人月和589元/人月。

(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