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缓缓走进会场,现场顿时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已经四年了,那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整个讲话的过程中总书记面带微笑,目光坚定有力,向我们传递出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让我觉得倍感自豪。”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装备事业部职工李杨回忆四年前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时,语气仍难掩激动,形容总书记的话“平实又有力量”。
2002年,李杨作为一名实习生进入公司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就从只能维修普通机床和简单电气故障的“小白”成长为一名“多面手”:全面掌握数控机床基本知识、自动控制原理和数控编程,能独立从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及焊接机器人工作站等复杂故障的维修。正常情况下,在合力车间里,一个没有什么基础的普通员工一般需要3至5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独当一面,成为一名合格的设备维修工。说起这段经历,李杨最大的感触是“勤能补拙”,“我那时候还是个单身小伙子,下了班也没什么事,就自己看书查资料,公司组织的业务培训也都会去听。”
“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座谈会上听到总书记提起工匠精神,李杨认为这正是数控维修人员最需要学习的精神。在日常的数控维修工作中,时常会出现机床的精度不太稳定,故障不太明显的情况,有时候甚至要花费几天时间把几千条参数一条一条核对,所以必须要关注细节,沉下心来,精雕细琢,践行工匠精神。
2016年,李杨从原来的设备维修工转去做相关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管理理论,参加公司关于工商管理的培训,再把这些理论用到日常工作的实践中去。虽然处在管理岗,但李杨始终记得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中关于发挥职工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表述,坚信自身技术过硬才能带领团队把工作做到更好。“公司的数控机床都是从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引进的,这就要求维修人员需要掌握不同数控机床的功能参数以及调整的方式。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几年发展迅猛,对我们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要在行业里始终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就需要不断的学习。这几年我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我们这个行业就是这样,不进则退。”
四年来,李杨把总书记的教诲当做鞭策自己终身学习的动力,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最新的技术,学习外语,他把自己的职业形容成一个爬坡的过程,“每当熟悉了一种机床的维修后,又会有新的机床进来,对我们来说,工作就是一个不断爬坡的过程,爬上一个再去攀登另一个新的山坡。”
李杨带领的数控维修班的主要工作就是保障前方生产运行的稳定。当设备出现故障时,一般在正常生产时间里他们只能进行应急抢修,尽量不耽误生产运营。而计划性维修都是安排在周末和各个节假日。说起自己的工作,李杨的笑声很爽朗,“我们就是‘救火队员’,哪里有‘火’扑哪里。”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通过不断的努力,由李杨团队负责的重点设备的故障率由原先的2.5%降到了1.8%,为一线生产节约了时间,为公司运营节约了成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这几年来我又听了很多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讲话,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奋斗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必须要立足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李扬说,他将继续学习先进技术,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做好保障,为公司的瓶颈技术研发贡献力量。
(本报见习记者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