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宣城市泾县总工会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出一系列破难题、开新局的亮点举措,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热情,迸发出澎湃的产改动能。
聚焦思想引领,把准“方向盘”。泾县总工会一方面下足“脚尖功夫”,组建五支“产改轻骑兵小分队”,帮助各企业明思路、解困惑。组建由11名劳模组成的劳模工匠宣讲团,通过 20 多场富有“泥土香”、带有“机油味”的宣讲活动,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车间、到班组、入人心。开展“泾县职工教育基地”选树工作,引导职工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另一方面,泾县总工会用好“指尖功夫”,发挥网上舆论阵地作用,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学习专栏,开展“好网民”主题活动和职工阅读系列活动成果网上展示,其中两首歌曲在省总征集活动中分获原创组金曲奖、银曲奖。
深入聚焦技能锤炼,优化“发动机”。“参加技能竞赛,和泵阀行业佼佼者在赛场切磋技艺,赛后交流学习,收获满满。”日前,泾县总工会举办了全县泵阀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一名的安徽南方化工泵业有限公司车工高建新高兴地说。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他,通过技能比赛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从一名普工晋升为车工(三级)。今年以来,泾县总工会围绕该县重点产业,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泾工创”竞赛品牌,广泛指导电机、泵阀、金融、茶叶、宣纸、宣笔、新业态等行业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开展了公务用车驾驶员技能竞赛。截至 9 月底,已组织竞赛 40 余场,累计吸引 70 余家企业的 3000 多名职工参加。该县选手刘银梅在全省托育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二等奖,陈玲慧在全市首届茶艺表演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一名。竞赛风生水起,劳模工匠们也不甘落后,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广大职工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创新创造。泾县总工会年初发放了“名师带徒”奖金 2.55 万元,获奖励的 7 对师徒中,有 1 人获评省工艺美术名人并获省博览会金奖,1 人获发明专利证书,4人获评县级非遗传承人。激活劳模创新工作室“头雁”效应,推动职工创新创效,安徽江南泵阀集团有限公司邱军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带领工友们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他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安徽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金成果优秀奖。这一系列技能提升举措,为产业工人搭建了技术角逐、技能比拼的广阔舞台,更为他们由“工”变“匠”铺平了道路。
聚焦权益保障,调好“减震器”。为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泾县总工会联合县人社局、县工商联,开展“春季要约”集体协商行动,共发出集体协商要约书 125 份,签订集体合同 94 份,覆盖职工 4526 人。协同推进运用“一函两书”制度,发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2份,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5 场次,发放宣传册 500 余册。泾县总工会致力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县 111 家单位13551 人次参加互助保障,金额达 83.5 万元。向困难职工发放生活、医疗、助学救助金 25 万多元,为 8500 多名职工送去近 19 万元的防暑降温物资。泾县总工会还开展了单身职工交友联谊、产业工人免费观影、同唱一首安全生产歌等活动,大大提高了产业工人的幸福感。
聚焦地位提升,抬高“大底盘”。泾县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工会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不断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目前有81名产业工人担任县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2名一线工人分别当选市、县总工会的兼职副主席。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激励,该县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现有全国劳模 3 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5 位,省部级劳模 42 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8位。仅今年就有5名产业工人分别荣获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其中安徽威能电机有限公司立车工汪雪峰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该县落实劳模和先进技术工人相关待遇,组织 88 位市级及以上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或参加上级工会疗休养。对36名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开展劳模风采集中展示。“一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我们把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以多元化渠道激发产业工人创新活力,以多层次培养提升产业工人素质能力,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泾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 席 肖 华 如 是说。
(张尊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