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外地工作的闺女回家探亲,一家三口度过了难得的相聚时光。闺女在书房里翻阅儿时记忆,我在客厅里追剧,老公则在厨房里忙碌着。
“吃饭啰!”老公大声吆喝道。我从沙发上一跃而起,去厨房准备碗筷;闺女摆放好凳子。老公把一大盘尖椒鸡端上了桌,辣油呛得人嗓子发痒,鸡块的椒香在鼻尖萦绕。“尝尝!”他得意地说。“卖相不错!”我夸赞道。闺女夹起一个鸡块,细细品尝,边点头边说:“我给4分。”“4 分呀,都没有及格呀!”老公黯然地说。“我这是 5 分制。”闺女笑嘻嘻地说:“看我多 聪 明 ,4 分 ,进 可 攻 退 可守。是不是意外的惊喜呀,老爸!”老公晴转多云的表情让我俩乐得哈哈大笑。
这画面让我想起我和父亲的相处时光,我俩常常以不欢而散收场。儿时,每当我讲得尽兴之时,父亲总能用一句提问让我的兴致全无。这样的相处一直延续到现在,只不过角色发生了变化,我变成了那个破坏氛围的人。父亲一生勤劳,一直奉行节约原则。在他眼里,庄稼地里种出来的都是好东西 ,比 如 花 生、红 薯、玉 米等。而我对这些粗粮一点儿也不感兴趣。有一次,他大力夸耀说:“花生的营养价值高,胜过许多的零食。”我极不耐烦地打断他,说:“别用你的喜好去评判别人。”父亲停顿了下来,默默地走开了。这样的次数多了,父亲逐渐变得沉默了。我才惊觉,那个身体硬朗、能言善辩的父亲已经变了模样。
最近几年,父亲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变得不太爱出门,但他又增添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关注网络上的保健品。每一次相聚,他都会给我推销他看过的保健品,说它的功效如何好,他想买来试一试。若是以前,我肯定会一口回绝,担心他上当受骗。现在,当父亲又一次向我推销保健品时,我会认真地记住药名,在网络上搜索它的功效和价格,如果价格适中、药品的配方也算安全,我会主动买了给他送回家。我知道这些保健品未必有效果,但看着父亲高高兴兴地吃着保健品,对自己的身体满怀期待,这份钱也不算花得冤枉。做一个不扫兴的闺女,让老爸在有限的时光里过一个愉悦的晚年,这是我目前唯一能为他做的事。
一个不扫兴的家长可以给予孩子稳定的情绪,充足的关爱,是孩子一生的滋养;那么,一个不扫兴的孩子,也可以让父母感受到理解与包容,是晚年最幸福的陪伴。让我们从心底出发,去感受事物的多样性,去体味亲人的多彩心境,做一个“不扫兴”的人,共赴人生的每一段旅程。在风雨兼程的日子里,我们相互扶持,共享喜悦,分担忧愁,不让生活的琐碎消磨了彼此的耐心与温情。当岁月流转,年华老去,回首往昔,愿我们的心中充满的不仅仅是回忆的甘甜,更有那份因相互理解与尊重而愈发醇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