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1-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五河陈大春获2024年新创词曲作品金奖

    摘要:本报讯近日,由词曲中国大型原创词曲选拔组委会联合相关文化单位及著名词曲家共同发起的“共和国的旋律——2024新创词曲作品评选”决赛在北京落幕。五河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词曲创作人陈大春的《中国工人之歌》

  • 让城市留住记忆

    摘要:近日,合肥市庐阳区市府广场合肥城市记忆馆,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该馆利用原合肥市政府办公楼进行修缮改造,是合肥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展馆立足“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聚焦1949年以来合肥经济

  • 科学与人文中的医学真谛

    摘要:我国优秀的医学书籍不计其数,其中《医学的温度》这本书就如同一股温暖的清流,它不仅深入探讨了医学的专业知识,更触及了医学背后深厚的人文关怀,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深受触动,对医学的理解也更加全面而深刻。《医学

  • 全国职工健康运动展演大赛古井队获佳绩

    摘要:本报讯日前,“建功新时代健康赢未来—第二届全国职工健康运动展演大赛”在新疆图木舒克市举行,古井集团职工代表队收获太极拳项目团体第一名、优秀团体奖和个人冠、亚、季军等多项荣誉。据介绍,自10月中旬接到参

  • 天长:“廉”戏沁人心清风扑面来

    摘要:本报讯“只有铁打的纪律,才有铁打的新四军,我们和老百姓本是一家人……”日前,在天长市“廉政戏曲下乡”巡演活动现场,新编扬剧《不要喊我罗青天》不时赢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声。扬剧是天长城乡群众耳熟能详的地方

  • 千年瑰宝再现盛世辉煌

    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化繁荣、国力强盛和政治清明,成为了后世魂牵梦绕的黄金时代。11月20日,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正式拉开《大唐盛世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的帷幕,带领观众穿越时空

  • “文化皖军”闪耀长三角文博会

    摘要:本报讯11月22日,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安徽以“古今辉映科创未来”为主题,组织了123家企业、园区单位参展。“徽风皖韵”

  • 小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摘要:天地初寒,小雪相迎。“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每当这个时节,想起心中的挚友,总让人们有一种细水度流年的闲适之感。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写道:“十月中,雨下而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期次:第8463期   

天地初寒,小雪相迎。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晚 来 天 欲 雪 ,能 饮 一 杯无?”每当这个时节,想起心中的挚友,总让人们有一种细水度流年的闲适之感。

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写道:“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意味着小雪节气时,由于天气变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的雪量还不大,因此称为“小雪”。

古人将小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 地 气 下 降 ,三 候 闭 塞 而 成冬。在此时节,彩虹不再出现,天之阳气上升,地之阴气下降,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轻扬,银装初上,冬天的景致格外美丽,这一时节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样的。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介绍,比如吃糍粑、腌腊肉、酿小雪酒等。“其中,吃糍粑,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俗,相传伍子胥在建城时将糯米蒸熟压制成砖块,然后放冷,既可以当城墙基石,又能抵御粮荒,后来就成了南方地区一项民俗。”

“冰花散落衡门静,黄叶飘零一迳深。”走进小雪节气,除了“食”,亦有“诗”。时序轮转、万物更迭,文人墨客面对雪花纷飞、寒意浓浓,用诗词来刻画心中的“雪”之景、之思、之情,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名篇,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比如,唐朝诗人戴叔伦作《小雪》:“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大意为:随风飞舞的雪花怎么都看不厌,还有更多的雪落在山峦上、落在林间。诗人满怀心事正坐在书窗下面,看着雪花飞舞。整首诗简简单单,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又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让人产生共鸣。

唐代诗人陆龟蒙写过一首《小雪后书事》,描绘了小雪节气后江南地区的景象,颇有意思。诗曰:“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

小雪时节,江南的并不像北方那样冷。整首诗通过对小雪节气后江南地区气候的描绘,以及诗人与村民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宁静而又充满希望的乡村生活场景。诗尾的“邻翁”即邻居老翁,他们与诗人互相安慰,这里的“稔年”指的是丰收之年,最后两句表达对未来丰收的期盼。

适逢小雪,已然岁暮。正如陆龟蒙诗中所蕴含的愿景一样,人们总会盼望指尖的一朵雪花,在来年化开整个春天。勿怕寒意渐浓、枝头凝霜,只要心中有希望,便可抵岁月寒凉。(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 郭慕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