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1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大雪:飞花入户时青竹变琼枝

    摘要: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意味着大雪节气时,气温显著下降,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

  • 怀宁扎实做好“红色影视播放季”活动

    摘要:本报讯自“红色影视播放季”活动开展以来,安庆市怀宁县积极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利用电教远教平台载体,观看红色影视作品,深切感悟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通过观影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爱党爱国、干事创业的热情

  • 六安:大别山民歌传唱交流活动落幕

    摘要:本报讯由六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六安市文化馆及全市文化馆活动联盟携手承办的大别山民歌传唱交流活动,于12月6日在六安市文化馆小剧场圆满落幕,为冬日的六安添上了一笔绚烂的文化亮色。活动现场,来自六安市四

  • 安徽省7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摘要:本报讯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表彰决定,对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授予105部作品“优秀作品奖”;授予包括安徽在内的15个省区市党委宣传部“组织工作奖”。

  • 健身气功爱好者同场竞技展风采

    摘要:12月4日,2024年安徽省第八届健身气功交流展示大赛在合肥开赛,来自全省16个地市的代表队近200人参赛。本次比赛由省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省健身气功协会、合肥市体育局、瑶海区人民政府主办,瑶海区教育体

  • 黄宾虹艺术与文献展在安徽博物院开幕

    摘要:本报讯2025年是黄宾虹先生诞辰160周年。近日,“黄山山中人——黄宾虹艺术与文献展”在安徽博物院庐阳馆西二楼正式开展。据了解,作为安徽博物院精心筹办的跨年大展,展览精选来自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

  • 满城书香沁人心

    摘要:虽是寒冷的冬季,但在位于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中园的城市书坊——“瘦梅书院”,市民和游客津津有味地品读着书籍和报刊。“这是我今年第二次到天长游玩,暑假时我们来避暑休闲,现在是冬天了,又来深度体验这座‘皖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雪:飞花入户时青竹变琼枝

   期次:第8473期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意味着大雪节气时,气温显著下降,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天气更冷,降水量增多。

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个时节,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是兰草的一种,傲寒萌动并抽芽。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认为,古人对“大雪三候”的刻画,记录了天气变化,反映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也预示着自然界生命力的蓄势待发、春天的临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雪 时 节 ,有 丰 富 的 民 俗 活动。田兆元介绍,这时候人们会腌制腊肉,民间有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如腊肉、腊肠等,以备冬季食用;大雪还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此外,还有吃红薯粥、制作冰雕和雪雕、赏梅、赏封河、吃饴糖等民俗。

天地染雪色,冷冬万物藏。大雪至,我国除部分南方地区外,多地都已天寒地冻。看窗外,江寒水凝,鱼嚼梅影,无论是踏雪寻梅、煮雪烹茶,还是围炉夜话、喁喁私语,总能让人心绪飞扬。这些情愫被文人墨客赋予无尽的诗意,留下无数唯美隽永的诗句,惊艳了时光。

在此时节,看一朵朵美丽的雪花,以洁白剔透、六角晶莹之姿,曼妙而舞、轻盈而落,给大地披上一身干净素雅的衣裳,给人至纯至净之感。唐代诗人高骈曾作《对雪》,颇为有名。诗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古代文人喜欢雪,但有时候心中的诗意落诸笔端,却是“句句不渲染雪,句句大雪纷飞”,颇有趣味。比如,宋代杨万里曾作诗曰:“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大意是:坐看落雪,其深已一尺有余,更是在这黄昏时分散发着缕缕寒光。雪花在半空中舞到疲倦,显得轻柔无力,然而些许微风吹过,又翩然起舞。上天浑然不怜惜,让琼花似的雪落尽,将梅蕊、海棠封存在冰雪之下,花香杳无。有谁能将这高洁的雪做成汤和饼,来涤荡人们满是人间烟火的肠胃。

晓窗惊见雪成堆,预卜丰登遍九垓。大雪时节,若有皑皑白雪覆盖田野,为冬作物构筑越冬的庇护所,则预兆着丰年来临。愿君添衣保暖,眼中藏着光芒,立于风雪依然坦荡,心怀暖阳不惧严寒。

(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 郭慕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