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1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技能竞赛亮出“真本领”

    摘要:“成了!”张彬和李靳激动地击掌庆祝。一个小时四十分钟,来自省能源集团新能公司的皖南区域公司代表队凭借着专业的技术快速、规范地完成了电气配接线考试。他们的参赛作品吸引了裁判员的关注,“这个作品完成得很好

  • 宣城多层次推进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

    摘要:宣城市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为主线,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以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为基础,多层次推进基层社会救助创新实践,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对象6.4万人

  • 全国首例!淮河能源集团平安开诚公司成功取得矿用二氧化碳制冷装置安标证

    摘要:本报讯近日,淮河能源集团平安开诚公司成功取得矿用防爆制冷装置及矿用防爆制冷压缩机两项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标志着该公司产品矿用二氧化碳制冷装置正式进入批量生产及市场推广阶段。平安开诚公司自2021年启

  • 杨少智:助力矿井运输跑出“加速度”

    摘要:矿井运输被称为煤矿生产的“动脉”与“咽喉”。随着煤矿的智能化发展速度加快,如何提高矿井运输能力,成为制约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环节。皖北煤电陕西金源招贤矿业运输部工程师杨少智多年来扎根矿山,从事散料输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城多层次推进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

   期次:第8475期   

宣城市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为主线,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为目标,以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为基础,多层次推进基层社会救助创新实践,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城乡低保对象6.4万人、特困人员1.5万人,年度支出救助金逾6亿元。

一是创新“制度供给”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放宽低收入人口认定条件。细化家庭收入、家庭支出和家庭财产认定,在收入端将重病重残低保边缘家庭人均收入放宽至2倍低保标准;在支出端明确“维持家庭生产生活的必需财产豁免、刚性支出扣减、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举措,将更多相对困难群体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推进居住地申办社会救助工作,打破地域“隔阂”和户籍“壁垒”,实现社会救助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加大急难临时救助力度,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二是强化“数据赋能”打通精准救助环节。建成宣城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加强与教育、人社、住建、卫健、应急、医保、残联等多部门信息数据的共享,累计归集各类救助信息数据1880余万条;设置14项防“错”监测预警指标和18项防“漏”监测预警指标,系统根据设定的监测标准,生成预警信息,做好研判处置,用“数字接口”比对“政策缺口”,推动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对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进行动态摸排核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三是深化“集成改革”助力经办服务提质。推进低收入人口综合帮扶集成改革,实行“一次申请受理、一次承诺授权、一次审核确认、分类实施救助”,“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构建“弱有所保、业有所就、学有所助、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残有所扶、老有所养、善有所为”的低收入人口多元化集成帮扶体系。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渠道,推广“皖事通App”“皖救一点通”便民服务应用,实现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事项申请“一码集成、一网通办”。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将社会救助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事项清单,突出“主动发现、走访慰问、帮办代办”网格救助功能,打通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四是引导“社会参与”满足困难群众需求。推进“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模式,“小切口”解决群众“急难愁”。优化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大幅度提高护理补贴标准,宣城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100%签订照料协议,落实“一对一”照料护理。持续实施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制度,有效解决特困人员因缺乏家庭成员照料而普遍存在的住院期间护理照料难题。整合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实现 1 万余名困难老人由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上门开展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市县两级慈善组织,相继设立社会救助专项基金或帮扶项目,持续开展爱心助学、重大疾病资助等急难救助。全面推进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建设,为因重病、重残、重大变故等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救助帮扶,全市实现842个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备案(登记)全覆盖,筹集资金 2660 余万元,实施救助 3840 余人次。

(闵郑)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