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大别山滑雪乐园开板迎客

    摘要:12月21日,海拔千米以上的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大别山滑雪乐园开板迎客,滑雪爱好者纷至沓来。近年来,岳西县利用高山冰雪资源,将冰雪运动与文旅产业有机结合,推动“冰雪冷资源”向“热经济”转变。王先国/摄

  • 于平凡中见深刻于细微处显真情

    摘要:前不久收官的电视剧《小巷人家》,凭着细致入微的时代图景刻画、立体饱满的人物塑造、极具烟火气的日常呈现,掀起观众追剧热潮。该剧改编自作家大米的同名小说《小巷人家》,小说共30余万字,分为68章,以20世

  • 名家名角齐聚名剧名段荟萃

    摘要:本报讯梨园竞秀、好戏连台。12月21日晚,首届“电影中国”戏曲电影大展荣誉颁发典礼晚会在合肥市长丰县城水湖镇举办。此次活动名家名角齐聚,名剧名段荟萃,现场颁发了多个戏曲电影重磅奖项,吸引了众多戏曲爱好

  • 安徽队在全国妇女广场舞大赛总决赛中获佳绩

    摘要:本报讯近日,2024年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总决赛在阜阳理工学院落幕。为备战这场广场舞(健身操舞)领域的国家级顶尖赛事,我省积极选派五支队伍参赛,队员们精心编排舞蹈节目,尽情展现精湛舞技,经过

  • “文艺轻骑兵”走进凌家滩

    摘要:12月22日,由马鞍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主办的“文艺进万家”2024年马鞍山市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在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活动现场,舞蹈、含弓戏、诗朗诵、小品等节目轮番上演,为群众奉上了一道道

  • 我省花鼓灯舞蹈亮相全国民族民间舞蹈汇演

    摘要:本报讯近日,凤台县花鼓灯艺术团表演的花鼓灯舞蹈《向幸福出发》在“繁花竞放”——2024年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作品汇演中精彩亮相。本次汇演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的南昌保利大剧院举行,汇聚了来自北京、

  • 五河县总工会举办职工阅读分享活动

    摘要:本报讯日前,蚌埠市五河县“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职工阅读分享会在国网五河县供电公司举行。相关单位工会主席和参赛选手代表60余人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共征集到199篇作品,通过专家评委初评后,20名

  • 冬至:寒影初回长日至

    摘要:时序轮替,冬至踏雪而来。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认为,冬至是天地间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转折点。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说,这即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至:寒影初回长日至

   期次:第8483期   

时序轮替,冬至踏雪而来。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古人认为,冬至是天地间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转折点。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说,这即是所谓的“冬至一阳生”。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田兆元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把冬至当年节过的传统,有的朝代还将冬至作为岁首来过。冬至时节,人们将祭冬、祭天与祭祖合一,这一习俗如今仍有传承,如浙江三门祭冬等。”

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时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二候麋角解,古人认为麋的角向后生长,属性为阴,冬至阳气初生,麋感知到阴气渐退而开始解角。三候水泉动,说的是此时节森林里的泉水开始流动且温热,表明地下水受到阳气的影响而有所活动。这三个阶段反映了冬至时节的气候特征和生物活动,是我国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南圆北饺”,都是家的味道。冬至是重要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食俗:北方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冬至有吃汤圆的习俗,寓意“团团圆圆”。此外,有的地方还会“吃三白”,即吃白菜、白萝卜和白豆腐,以此来驱寒暖胃;有的地方则流行吃腊肉、喝冬酿酒、喝羊肉汤、吃赤豆糯米饭等。这些食俗不仅反映了中国各地的饮食文化,也蕴含着人们对健康、团圆和吉祥的祈愿。

吉祥迎冬至,花开岁如诗。看年华落幕、时光染寒,此时节,在冬夜里期待新岁、春节甚至春天的到来,曾牵动诸多文人墨客的心扉。或表达盼春之情,或诠释缱绻的思乡之情,或追忆往昔,皆成诗篇,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唐代诗人杜甫《小至》一诗广为人知,描绘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读起来颇有韵味。诗曰:“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诗的开篇,诗人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紧扣诗题,同时给人以紧迫感:时间飞逝,转眼又是冬去春来。最精彩的是中间四句,诗人不仅用刺绣添线、葭管飞灰进一步点明时令的变化,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其中,在“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二句中,诗人用柳叶“将舒”承接前文的“容”字,使人产生柳叶如眉的联想,以梅花“欲放”承接前文的“意”字,给人以梅若有情的感觉,富有动感,蕴含着生命的张力,表达对春回大地涌动蓬勃生机的期盼和渴望。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寥寥四句,简单明了,刻画了诗人身在异地过节的孤独感。诗曰:“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诗人在冬至之夜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之令游子动容。

冬至已至,一年将去。此时虽然天寒地冻,可寒冷存在的意义,或许正是为了促使人们努力找到更温暖的事物,比如希望——在最寒冷的冬日里悄然萌芽,等待着春天的温暖绽放。如同那些永不言弃的人儿,披一肩风雪,向春和景明奋进,越是寒冷,越要活得热气腾腾。

(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 郭慕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