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医保服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我省持续深化医保信息平台应用,坚持以数智赋能推动医保便民服务升级,拓宽医保码应用场景,提升群众就医购药服务体验。服务体验的不断提升也让更多群众喜欢上了“电子医保码”,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全省医保电子凭证累计激活 5287.27 万用户,总体激活率 84.79%,当年累计完成医保电子凭证结算 1.29 亿笔,结算占比 57.11%,位居全国第一位。
减时间,推动就医全程“一码通”。围绕群众看病办卡、就医排队难题,省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和医保码,推动就医全程“一码通”。通过打通医疗机构与医保就医结算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实现仅凭医保码即可办理信息建档、预约挂号、签到就诊、检查检验、药房取药、报告查询、医保结算等全部就医业务,做到“看病不带卡,只用医保码”。截至 10 月底,全省 578 家二级以上定 点 医 疗 机 构 支 持 医 保 码 全 流 程 应 用 ,占 比70.06%。
减环节,开通缴费结算“一码付”。为解决参保群众医保结算和自费支付重复切换刷码的不便,省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医保码身份核验能力,合并缴费、结算操作环节,开通缴费结算“一码付”。通过打通医保系统与支付机构系统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参保人在线下支付看病买药费用时,仅需一次医保码展码即可同时完成医保结算及个人现金缴纳的费用支付功能,显著提升医保码用户使用体验。截至 10 月底,全省已有蚌埠、六安、池州、安庆等 14 个市上线“一码付”应用。
减材料,升级家人代办“亲情付”。在国家医保局推出医保亲情账户功能基础上,省医保局进一步缩减家庭关系证明材料提交,升级医保亲情账户绑定服务。通过与公安系统数据共享、共用,直接获取公安户籍信息判定家庭成员关系,实现家庭成员可免材料绑定亲情账户,代被绑定亲属刷医保码就医、购药、结算,极大便利“一老一小”就医购药。截至 10 月底,全省通过免材料绑定亲情账户超 306.2万人次,累计亲情账户结算902.4万笔。
减跑动,推行就医结算“掌上办”。聚焦群众就医购药排队长、结算难问题,省医保局打破医保结算“线下办”的传统模式,推出就医结算“掌上办”服务。通过将医保移动支付功能嵌入医疗机构既有的线上就医服务应用之中,实现信息建档、预约挂号、报告查询、医保结算等就医业务全程线上办理,用线上的指尖操作取代线下的来回跑动,为参保群众节约大量的就医购药时间。截至10月底,全省共有389家医疗机构上线医保移动支付应用,其中,本地 三 级 定 点 医 疗 机 构 上 线 162 家 ,上 线 率 达65.43%,当月移动支付结算 53.04 万笔,结算率9.01%。
提质效,拓展免卡结算“刷脸办”。针对部分医药机构信息化水平不高、老年人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现状,省医保局指导定点医药机构部署医保综合业务服务终端,拓展“脱卡就医”新模式。通过“实名+实人”安全核验技术加持,实现参保群众仅凭“刷脸”即可完成就医购药结算业务办理,推动医保结算从“卡结算”到“码结算”、再“刷脸结算”转变,做到既服务群众便捷高效又保障基金安全可靠。截至 10 月底,全省共有 6041 家医药机构部署医保综合业务服务终端,累计部署终端1.2万台,日均刷脸结算14.05万笔。
(易堡)